滑溜過腩 燜不見天

滑溜過腩 燜不見天

維港有吹氣黃色巨鴨,引起一陣熱潮;西九文化區亦不甘後人,搞起一個充氣巨物展。充氣雕塑既有黑色蓮花、曱甴、疑似糞便,亦有一隻可以讓人走入豬肚內的「燒乳豬全體」。不過這隻豬,有得玩無得食,今日還豬本色,這樣美味的食材,真係愛佢愛到要食咗佢至得!


撰文:張一豪 攝影:劉永發

事有湊巧,吳師傅最近在他的紅廚也推出了一個全豬宴,利用豬的不同部份,做出不同味道和特色的豬菜式。「其實一隻豬,身體每部份都有唔同特質同食法,只要針對不同部份的特性,再配合適當做法,就會配搭出不同味道。好似我今日教大家做一個燜豬肉,雖然係用傳統方式去做,但一般多數係用腩肉來燜,而我則改用不見天,賣相睇嚟好似差唔多,但食起嚟就知道分別!嗰種滑不溜口嘅感覺,對比起腩肉嘅鬆化,係另一種食法。」
所謂「不見天」其實是指豬前腿的上部,去骨後所得的肉塊,肥瘦適中,肉味帶甜且彈牙,多用來煲湯,令湯頭鮮甜之餘,入口仍嫩滑不粗嚡,湯渣也能吃,不會浪費。
其實除了煲湯,這個不見天的吃法還相當多,切絲、起片、攪碎,然後拿來滷、燜、燉、紅燒,甚至蒸煮都可以。而吳師傅今次為我們示範的「家鄉燜豬肉」,比起傳統用腩肉,燜出來的肉質更加滑溜呢!

吳永皓師傅@紅廚

超過二十年入廚經驗,是香港第一代私房菜大師之一,對很多舊菜式都有研究,擅長將懷舊菜改良,做不同主題的菜式。

家鄉燜豬肉

這個是最傳統的客家燜法,調味只用醬油、酒和糖等,加上雲耳及豆腐卜去吸味,如果喜歡濃味一點,可以加入南乳,爽口一點可以改用木耳。

時間:1小時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不見天1斤、豆腐卜10粒、雲耳1両
調味料:生抽2湯匙、老抽/砂糖/紹酒各1湯匙、胡椒粉少許、麻油半茶匙

做法:
1.雲耳浸軟,洗淨。

2.豬肉原件蒸半小時,肉汁留用。

3.豬肉切成一吋丁方。

4.豬肉汁連調味料一起煮滾,收慢火,放入雲耳燜20分鐘至半小時左右至收汁。

5.放入豆腐卜再燜煮3至5分鐘入味即成。

2

3

4

貼士:豬踭肉肌肉組織比較結實,筋膜及結締組織較多,烹煮的時間長一點都不會老,而師傅先蒸半小時再燜,可節省燜腍的時間外,蒸出來的肉汁,亦是最佳的天然調味料。

生地昆布煲西施骨

西施骨,又稱貴妃骨,是豬的肩胛骨,形狀扁平如扇,所以又有人叫扇骨。此部位骨質鬆軟,肉多少脂肪,如古代美人,所以有此叫法,最適合用來煲湯。以生地、昆布及海草等去煲,清涼解毒,夏天最適。

時間:2小時 難度:★★ 份量:6-8人

材料:
西施骨1.5斤、生地4両、牛皮5錢、昆布/海草各1両、水12碗、鹽適

做法:
1.生地、牛皮及昆布、海草浸軟。

2.放筲箕沖乾淨細沙。

3.生地、牛皮下鍋加水先煲半小時。

4.放西施骨及昆布、海草下鍋再煲滾。

5.收慢火煲1個半小時後,隨意加鹽調味。

2

貼士:昆布、海草浸好後,記住要沖沙,否則煲出來的湯會有相當多雜質。

七彩炒脢頭絲

脢頭肉是豬的上肩胛肉,肉質細膩,間隙有脂肪,吃起來十分細滑,合炒、煎、炸、烤、焗、燉、灼及滾湯等,猛火快炒,功力差一點,上枱仍不會老。

時間:15分鐘 難度:★★★ 份量:4人

材料:
脢頭肉/西芹各4両、紅燈籠椒1個、包裝炸菜木耳絲1包、麻油1湯匙
醃料:生抽/生粉各1茶匙、胡椒粉少許、麻油半茶匙、水1湯匙
芡汁:水3湯匙、生粉1/4茶

做法:
1.脢頭肉、西芹、紅燈籠椒切絲。

2.醃料跟肉絲撈勻,放入滾水汆水。

3.水微滾馬上關火,放入西芹絲及紅椒絲,浸15秒撈起隔水。

4.燒熱鑊,加入麻油,爆炒汆好水之食材及炸菜木耳絲,埋芡即成。

2

貼士:醃肉時加入生粉及水,須攪至帶黏性,令肉吸收了水份及被生粉包勻,做出來會更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