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第一號梁粉,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作為大股東的商品交易所生意失敗,轟動政壇。雖然張震遠強作鎮定,故意淡化,但紙無法包得住烈火,即使用停開行會迴避,也無法避免燒到梁振英頭上。
張震遠是當朝紅人,身兼多職,位高權重,包括早已成為最大發展商的市區重建局擔任主席。無論是行會還是市建局,都掌握不少重要機密,成員的政商糾葛,涉及重大公眾利益,透明度越高,就越容易受到傳媒和公眾監察。
張震遠的商交所2008年開業,燒銀紙已近10億,手頭資金不夠未來9個月開支,不符證監會規定,被迫交回牌照,還要緊急撲水8億救亡。
張震遠接受媒體訪問,不肯透露個人及公司的財務水平,但承認有因此而欠債,但強調是「一般商業來來往往……創業當然有風險」。商交所成立至今燒錢速度驚人,張震遠「來來往往」欠債的對象是誰?是否包括本地大地產商?對他各項公職構成甚麼影響?至為關鍵。
經媒體大肆報道,張震遠急發聲明,澄清沒有向大地產商借錢,向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借貸800萬周轉,承認曾經彈票,但在一個月內已全數還清,並強調「自己及商交所現時並沒有任何債務」。
作為行會成員及市建局主席,都要申報利益,所謂利益,只包括公司股東、董事,擁有的地皮、物業等等,即是只申報資產就可以過關了,但欠人家錢,欠誰欠多少,都可以全部隱瞞在地毯底下。張震遠說:「自己及商交所現時並沒有任何債務」,是否又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語言偽術」?說的是「現在沒有任何債務」,但早前卻承認「因此而欠債」,究竟債主是誰?又為何可以「一夜還清」?又或是否由債項變成注資?如果張震遠開的只是一家私人公司,只是一個普通老闆,以上都可能會被界定為商業機密,外人不得置喙,但張震遠位高權重,舉足輕重,曾經欠債的詳細,需要巨細無遺,交代清楚。
正如不少評論早已指出,警察借債要向部門通報,超額借債會被紀律處分,甚至革職查辦,原因簡單不過,就是怕被債主要脅,作出不法行為。同樣道理,行會成員市建局主席「來來往往」的債務,又會否成為被要脅的對象,有沒有涉及利益輸送?會否可能損害公眾利益,香港市民有權知道?
另一個公眾有權知道的是,證監會是否優待張震遠?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鋒表示,證券商經營資金不足,屬於嚴重違規,會被即時停牌,不存在任何寬限期。但證監會酌情寬限商交所重整財務,他從事金融業數十年以來都未見過。商交所資金不足,為何證監會容許張震遠交回牌照?而不是按一貫做法將牌照撤回?證監有必要徹底交代。
更要交代的是,明知商交所出事,梁振英還要在4月底再委任張震遠續任市建局主席兩年,是梁振英對張震遠撐到底,還是政治智慧衰到貼地?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