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熟悉的台灣著名企業義美食品,被揭發使用過期兩年的原料,生產大熱泡芙系列產品,12萬箱、144萬包泡芙已經流入市面,恐全被消費者吃下。雖然廠商稱產品不會危害健康,但有醫生稱使用過期原料生產食品,可能出現細菌量過高、甚至被黴菌污染,吃下肚會對健康有影響。
有79年歷史的義美食品,被揭發其桃園龍潭廠房,去年7、8月期間使用一批在2010年8月到期的大豆分離蛋白,生產144萬包泡芙,同時廠長等多人都承認此事。檢調部門上周四(16日)展開調查,並到廠房搜證,發現除大豆分離蛋白之外,過期產品還包括可可脂與Milano,所生產的食品五花八門,除小泡芙系列外,還包括生產朱古力酥片及多樣冰品。檢方人員更發現一批單據,上面清楚註明「過期」字樣。廠方相關人員包括廠長、品管人員、原料單位與生產線至少四人,在問話時承認使用過期原料。
問題泡芙約144萬包
桃園縣政府衞生局前晚緊急通知縣內各大型超市停售相關產品,衞生局食藥科長楊文志稱,義美泡芙全台每月熱銷15萬箱,使用過期原料的產品恐怕早已銷售一空。義美昨發聲明道歉,指此事件是生產線主管對品管的認知疏忽,但強調「不允許、也不可能使用變質或過期的原料」,若消費者仍有去年7、8月生產的小泡芙,可以辦理退貨。聲明更強調,生產時已檢驗過原材料,品質無虞,該公司協理蔡永富受訪時指出,產品對人體無害。
雖然義美稱使用過期原料的產品不會影響健康,但台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生顏宗海則認為,使用過期材料生產食品,可能讓生菌數過高,甚至出現黴菌污染,消費者一吃下肚,便可能出現惡心、嘔吐、拉肚子,若情況嚴重,黴菌會製造肝毒素或腎毒素,吃下肚會引發肝功能異常。
或引發肝功能異常
在台灣的食品企業中,義美與其他企業與別不同,雖然生產的品種眾多,從糕點、火鍋料到冰品,但義美決不使用大陸進口的原料,亦沒有在大陸設廠。在2008年大陸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時,義美幸免於難,而前年台爆發塑化劑風波,義美亦沒受影響。義美也有許多食品在港出售。
義美出品的小泡芙是台灣受歡迎的小食,除了在家會吃,甚至在祭祀時都會用作祭品,台灣人稱「自己是被義美養大的」。不過,前年12月,桃園縣一名女大學生購買一包義美小泡芙,竟發現袋中有一隻長10厘米、完整的老鼠屍體。事件曝光後,義美隨即回收同批產品。
台灣《蘋果日報》
台近年發現的問題食品
5/2013
夜市愛用的雙鶴醬油被驗出單氯丙二醇含量超標;製作粉圓、粄條用的澱粉,被驗出工業用黏着劑順丁烯二酸酐。
8/2012
10噸非供食用的過期奶粉,被輾轉賣到食品公司,製成牛奶、兒童奶粉。
6/2011
不法商人用大量奶精,加入工業原料、香精,製成香精牛奶。
5/2011
台爆塑化劑事件,涉及45間食品生產商及多間健康食品、藥廠,攻佔台灣1/3市場。
11/2009
台北故宮銷售的茶葉蛋,被驗出殘留農藥氟芬隆及愛殺松。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