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標榜「抗菌」(anti-bacteria) 的個人清潔用品大行其道,但原來當中成份,可能對人類有危險,連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也關注,需研究殺菌成份的安全性。究竟,清潔劑「抗菌」何價?
洗手液、沐浴露,甚至牙膏、漱口水等,倘標榜「抗菌」,很大機會含有化學成份三氯沙(triclosan,學名「二氯苯氧氯酚」)。單是美國,估計四分之三抗菌清潔用品含三氯沙,獲廣泛使用已近40年。
惟近年陸續有研究發現,三氯沙損害部份哺乳動物的健康。美國環境保護局2009年研究顯示,三氯沙會降低雄性老鼠的睾丸酮(雄性荷爾蒙)及精子數量,雌性老鼠則提早進入青春期,雌激素水平亦受干擾。2010年,佛羅里達大學亦發現,三氯沙會干擾羊胎母體內嬰兒的雌激素傳送。
有見及此,美國FDA宣佈今年內發表研究,探討三氯沙是否安全,又於網站上「白紙黑字」明言,指暫未有證據顯示含三氯沙的殺菌產品,比普通清潔產品好。
同被廣泛應用於清潔用品的幾種「表面活性劑」,包括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簡稱SLS),亦有健康隱患。它們有起泡及潔淨作用,但網上一直有人流傳,指SLS致癌;科技大學化學系實驗室導師陳浩懷博士澄清,SLS致癌「完全是謠傳」,只會刺激皮膚,亦無科學證據證明它有輕瀉作用。有分析認為,由於長期接觸高濃度SLS,會損害皮膚表面角質層,讓其他有害物質更容易滲入體內,即使SLS本身不致癌,亦可能「促癌」。
生物化學博士鄺易行表示,製造肥皂的副產品甘油(glycerin)有滋潤作用,較為值錢,製造商多抽走肥皂甘油,用以製造化妝品或護膚品,剩下廉價肥皂,因而洗澡後令肌膚乾燥。倘自製肥皂,甘油得以保留,除了較潤膚,亦能紓緩某些皮膚敏感人士的症狀。
記者:伍嘉豪
攝影:馮就康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