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中國製造」惹的禍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輸入「中國製造」惹的禍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上星期發生的輕鐵出軌意外,相信應該是近年最嚴重的一次列車事故。出問題的1112及1117列車均為澳洲設計、中國製造,同類列車被港鐵於09年用4億元分批購入,數量多達22輛,編號為1111至1132。這批列車在購入後試車時,轉彎就曾經發生出軌意外,令製造列車的大陸公司需要派員抵港進行調查,事後卻否認列車出問題,將出軌原因歸究於試行路軌。
按網上資料顯示,這批中國製輕鐵自購入開始算起,至上星期發生的出軌意外,出事多達四次。當中以1118服役時間最短,在投入服務不足一個月的情況下,因行駛時發生意外而報廢,成為香港史上服役時間最短的列車。而這輛列車在意外發生時,雖然司機已經緊急煞車,希望避免列車被吊臂擊中,惟事與願違,最終導致20人受傷。未知是否如傳聞所指,該批中國製輕鐵在試車時都出現煞車系統失靈或反應延遲,方致意外頻生?可惜對於一般市民而言,在港鐵刻意隱瞞試行數據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知道真實情況,尤其港鐵近年大批購入「中國製造」,公共交通工具會否成為隨時隨地爆炸的「流動炸彈」,更是未知之數。

除輕鐵外,港鐵亦於08年開始購入中國製地鐵。第一批列車試行後,於11年投入服務,就馬上發生故障。其中一輛列車在12月時由於訊號系統故障,在彩虹站埋站時未能馬上煞停,須靠司機啟動緊急煞車系統,險釀事故,最嚴重有可能導致出軌或相撞,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港鐵管理及專業人員工會主席黃源活則於事件後指出,該批列車在試車期間,曾有檢查人員反映意見,指列車出現多項瑕疵,除車頭逃生門未能打開外,列車訊號系統亦與路軌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而另一輛列車在上述事件發生數日後,又現故障,在九龍塘站埋站時,地台水平與月台水平出現偏差。車長馬上發出廣播,指列車故障,請所有乘客下車轉乘下一班次。逾千乘客因此擠到月台上,等候下一班次的列車,是中國製列車投入服務後,短短一個月內的第二宗事故。

更有媒體報道,在安全測試期間,車輛行駛時出現火花,車廂座位鑲嵌高低不平,車門關上後由於膠邊「啜實」導致無法再次開啟,煞車系統一度失靈。問題之多,反映大陸車廠製作過程馬虎,但港鐵對於上述指控一一否認,或表示並無此問題發生,完全罔顧香港市民的安危。
當然「中國製造」的問題早就遍及全球,香港鐵路出現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以去年英國BBC的節目為例,一個叫The Tube的節目曾經報道過關於倫敦地鐵購入新車所發生的問題。節目中提到一款2009 Tube Stock,其製造商龐巴迪(Bombardier)就與香港的中國製列車製造商有合作關係。但大英帝國的作風相當強硬,在列車出現多次故障後,即時打電話質問製造商,要求對方改善,凡事以人命為先。反觀港鐵在主權移交後,不但不停購入問題列車,更多次隱瞞列車在測試時出現的問題,地鐵、港鐵意外差不多月月見報,而市民在港鐵拒絕進一步公開資料的情況下,就只能夠在報道中了解香港鐵路系統安全性正處於甚麼狀況。
近年「中國製造」的交通工具正大舉南下,鐵路以外更有巴士、的士,更毋須提及遲早到來的「自駕遊」問題。輸入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一個新趨勢,但中國製並不代表售價便宜,就以港鐵購入的多輛列車為例,購入的價錢比購入其他國家的列車更貴;而測試,甚至投入服務時所發生的問題都較上一代的外國貨多。然而,即使知道中國製的大量問題,港鐵依然繼續購買。難怪會有傳言指,購買中國製的主因,是受到政治勢力的影響。倘若此事為真,香港市民的安危,早就已經籠罩在陰霾之下,因為將來必定會有更多「中國製造」基於政治壓力而輸入香港。出門需要提防「流動炸彈」的未來,或者在「自駕遊」抵港前就已經殺到埋身。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