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年近40的可會記得24年前的5.21、5.28百萬人上街,或5月27日在跑馬地馬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當時你身在何處。筆者還記得帶着當年的135菲林相機參加遊行、在中央草坪觀看大屏幕。不過6月4日凌晨第廿七軍、三十八軍進入北京城展開大屠殺,就必定是港人二十四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每年由支聯會舉辦的燭光集會就彷彿成為港人每年回望這段歷史的一個場合,或是成為未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年輕一代的教室。
回顧港人面對八九北京大屠殺該是既怒且怕,怒者當然是對中共屠殺平民的所為;怕者就是香港主權在八年後落到中共手上已成事實,擔憂這個殘殺平民的政權將如何惡待香港。於是移民潮暴現、但無力遠走的就只能寄望一個不知何時實現的期望,即所謂中國政治制度現代化和民主化。這也就衍生出所謂「建設民主中國」的口號或願景。但是從江澤民搭朱鎔基,到胡錦濤配溫家寶,再到現在的習近平和李克強,中國民主化的進程不但毫無寸進,更是執政手段比起24年前其實更加不仁,只是沒有一次過的屠殺人民而變成所謂的維穩手段逐少的殺掉或加害反對中共專權的人民。有名的如李旺陽、陳光誠、劉曉波,無名的更是不計無數。民主中國夢是否已碎,或是該「堅持到底」實在值得反思。
再將歷史推前到中英談判,香港被排擠出談判桌以外而《聯合聲明》簽訂之後,再加上八九北京大屠殺後的期盼,沒法遠走的港人就覺得「建設民主中國」就是實現期盼的唯一方法。這也是自從「過渡期」至今,港人督信香港的民主進程就是實現民主中國之夢的重要過程。可是連《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白紙黑字中共也不遵守,香港的社會秩序越趨淪亡,我們該守護自己的陣地抵抗中共的無賴,還是繼續這個期盼,也是近年中港矛盾其中一個爭拗重點。但筆者認為,連香港的民主進程也遭到破壞,陣地失守的話,如何推動和實現那個夢呢?
或是「平反六四」叫喊了二十多年的確能振奮人心,可是「平反」一詞本乃於古代帝皇封建之下朝廷衙門錯判而向更高級別的呼冤大喊之作,這豈跟「建設民主」的國度不是一個矛盾嗎?不知這是否意味着所謂「人活於現代、腦袋停於古代」的論調,但可以肯定與「建設民主」互相矛盾。不論以歷史觀或是國際普世角度,中國共產黨就是八九北京大屠殺的戰犯,該把還未作古的李鵬、江澤民、胡錦濤以至陪同趙紫陽到廣場慰問學生的溫家寶拉到海牙軍事法庭去,這該是「追究屠城責任」的實質方法。
但八九北京大屠殺就是一宗人類浩劫,這不是中共死口不認或是用「春夏之間的風波」之類詞語就能淡化或曲解。數以千計甚至萬計平民傷亡,為他們作出追悼、向不義事情進行聲討是必須的,就如悼念南京大屠殺、南韓5.18光州事件、台灣2.28事件一樣,甚至如馬來西亞5.13暴亂、新加坡7.21騷亂,表面只是大量傷亡的民間衝突而背後也是政府導致,同樣需要作出紀念,這都是彰顯世界公民關心國際的普世價值。至於今年的燭光集會,我認為支聯會該回應近期各種質疑並作出調整,市民得自行決定採取何種心態出席悼念活動。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