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近日消息不斷,先是周一傳出中央要追回補貼,觸發股價暴瀉,緊接昨又指歐盟開徵重稅「有偈傾」,板塊即大反彈。事實上,光伏業乃策略性行業,中央難輕言放棄,而觀乎股價大上大落特性,反映市場亦並未完全摒棄。
具策略性 中央難言棄
內地在09年推出「金太陽工程」,以過百億元金額補貼光伏,特點是用財政收入直接補貼工程建設,但過程中,行賄、騙補貼、工程延期、品質低劣等傳聞不斷。據內地媒體報道,今年3月,財政部已決定金太陽工程不再接受新申請,而最近更要求「追數」,沒有按期完工及併網的項目,需「回水」交回補貼,涉及2009至2011年近八成的金太陽裝機量,行業顯然雪上加霜。
惟值得指出的是,廢除「金太陽」並非意味中央放棄扶持光伏行業。由於光伏業為策略性行業,國務院和工信部曾多次表態扶持。之前的扶持政策以工程補貼,而非歐美市場慣用的發電補貼,是因項目評審涉及龐大利益,可供官員上下其手。但在前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落馬後,相關模式已備受質疑。
工信部曾在4月表示,新的光伏扶持政策即將推出,但內容未見披露。如果新政能避免以往良莠不齊的企業都能過關的弊端,反而能加強行業汰弱留強,對具成本和技術優勢的龍頭股更為有利。由於不利因素已反映,但長遠利好因素尚未浮上面,股價一旦再呈弱勢,便可能是長線吸納時機。
記者:黃尹華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