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房地產市場現狀,提到「鬼城」及「泡沫」即將爆破,但這只代表少數項目,不能說明整個國家的情況。
毫無疑問,中國部份城鎮常見空置的建築物,當中牽涉規劃不善和過度建設。原因包括,許多中國人視房地產投資為儲蓄,而不將資金存放銀行收取低息,或投資於被認為風險較高的股市;物業是實在的資產,可自用或給予子女;在中國高儲蓄水平下,很多人能夠以現金支付並讓物業無限期地空置。
最著名的「鬼城」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廣東省東莞市新華南中國購物中心是另一座「鬼城」。東莞號稱「世界工廠」,但隨着工資上漲,工廠逐漸遷移至工資較低及勞動力充足的內陸城市,一度佔東莞人口80%的外來民工離開後,為他們而設的商場便荒廢。
中國房屋需求持續
不過,上述地方是例外而非常態。現時城市裏有很多簡陋的房屋,需要市區重建,中國人口超過13億,當中城市人口佔約7億,人口逾100萬的城市亦達100個,每年約有18萬人口移居城市,對房屋需求龐大,民工可負擔售價約五萬美元的住房,預期今明兩年實質經濟增長分別為8%和8.2%,我們認為這足以支持房屋需求持續。
政府持續推動城鎮化,並預期未來十年約有三億人由農村遷進城市。假設每人最少需要10平方米的居住空間,這搬遷趨勢帶來的住房空間需求將高於30億平方米。多棟舊建築需被取代,若考慮到更寬敞的房屋空間需求,這數字可能更大。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