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買黃金易變「黃金蟹」 - 盧峯

國際Z世代︰
買黃金易變「黃金蟹」 - 盧峯

一個多月前,黃金價格幾天內大跌200美元(下同),從每盎斯近1,600元跌至1,300多元,引得一眾金迷特別是中國大媽爭相入市掃金,有朋友那幾天幾乎天天到謝XX金行入貨,戒指、頸鏈、手鏈買了又買,協助把金價托回近1,500元水平。
只是,中國大媽的威力終究敵不過市場力量,金價反彈不到一會又輾轉回落,最近幾天就回到1,350元水平,更曾一度跌破上次低位,看情勢還會繼續下跌,中國大媽將會滿手蟹貨。

用來保值的黃金變「黃金蟹」其實一點不奇怪,因為支撐升浪的兩大元素已逐步改變。今次黃金牛市基本上從2001年開始,基本原因是美元走弱及對通脹升溫的預期。當時,前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開始把利率推向一厘以下,開始讓美元氾濫全球。要知道美元跟黃金一樣是儲備核心,當美元大幅增加,各國央行、企業自然增持黃金以保值,金價(兌美元)自然節節上升。也由於聯儲局瘋狂印鈔,大家預期惡性通脹重臨,按傳統智慧自然該買金抗通脹。
可惜,美元超過10年的弱勢顯然已告終。隨着美國復蘇勢頭比其他發達國家強勁,資金將持續流入當地,令美元由弱轉強,直接削弱黃金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脹則成了「狼來了」,叫嚷多年都沒有進門,歐洲更極可能出現通縮。在沒有通脹、美元又走強下,金價怎能不破底下跌,逐步逼近1,000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