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欄文末引述一段關於教科書文字,出自五月十六日信報B3版:「教科書改版與出版商利潤」,作者梁天卓,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梁教授嘅文章主旨係引用美國學者之研究,指出因有舊書市場之存在,教科書出版商加快改版未必能夠增加利潤。本欄所引用梁教授文字,可能係佢用作引子,未必係佢同意嘅,但讀者亦好可能誤會係梁教授嘅私人意見。
常識話俾我地聽,一本從不改版嘅書,如果能夠暢銷十年八年,一定最賺錢。改版喎,唔駛成本咩,一改就要重新印刷,係成本嚟㗎,即使暢銷,都賺少咗。但昨日引述梁教授之文句,雖則只是梁教授文章之引子,已內合偏差:
(一)「中小學的教科書價格高昂和年復一年的大幅加價」,教科書價格與開學及開學後其他支出相比,可說廉宜𠻹,每學年十個月嘅教科書使費,平均收三千元左右,即每月三百元,與每月校巴費、補習費、音樂樂器學費相比,並不高昂,而且家庭收入較低基層可得書簿津貼。今年書價加幅據教育局公佈數字,整體增加3.3%,低於通脹,低於中低級公務員嘅建議加薪幅度3.92%,何來大幅加價?
(二)「出版商為了賺到盡,不斷編訂教科書推出新版本」,其實所有教科書出版前,須經教育局審批,若無有意義改動,教育局唔會批准。以前教育局容許三年改版一次,前年改為只准五年改版一次,所以絕無「不斷編訂教科書推出新版本」之事,此乃坊間師奶嘅誤會,梁教授係教授噃,點解人云亦云,唔查清楚先,香港不少人迷信學者教授之言,佢地寫文章不等於左丁山亂寫專欄,應事先查證。教育局為咗阻止教科書改版,用盡一切方法,一啲電腦課本已經多年不變,與每年推陳出新嘅電腦科技嚴重脫節,成為笑話嘞!
教授寫文或接受訪問應特別小心,唔好隨口噏,學院派教授寫教科書價格問題,至今寫得最詳盡嘅一篇,就係中大財務學王澤基教授前年在「iMoney」發表嘅一篇,有數據有訪問,顯然出咗不少心機,令人佩服。所有學院派教授論述教科書價格,如果冇事先閱讀過王澤基一文,就不足為法嘞,即係懶於做review of literature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