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支聯會將六四主題訂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我明白支聯會想利用這主題,跟喬曉陽、建制派所說的「愛國論」抗衡,但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做法。至少在現在為止,對手未被影響,但有些支持民主的朋友就感到反感,甚至因而考慮不出席今年的六四集會。怎樣都好,不能因為支聯會的做法,而忘記六四。
這些年頭,不論是在中學時,還是升上了大學,縱使大家平日意見、政見有所不同,但都總會認為當年六四是中共的錯,大多同學就會認為,政府不應以暴力對待學生的和平示威,以威權來忽略學生的訴求。即使當權者不平反六四,不願承認當年的責任,但民間都已經為當年的死難者「平反」。「犯錯,就必須承認,必須認錯」這是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中共政府24年來從未就事件「翻案」,甚至不斷阻礙「天安門母親」的拜祭活動,打壓維權人士,將他們收監,甚至「被自殺」。就算現時的中共政府為六四「平反」,都只是一件應份的事,這一天早晚都會來臨。我們反而應該要想想,怎樣從香港現在的環境重新了解六四這件事。
支聯會多年的集會,成為了許多香港人,甚至學生首次政治參與的所到之處,我們總不能因為多年來集會行禮如儀,而忽視了它的功能。支聯會經歷24年的發展,大家對它的角色,以至集會的安排都已非常習慣,有轉變反而會令參與者感到奇怪,負面評價反為更多。在此來看,支聯會以外的團體角色反而更有可塑之處,令整個只強調學生犧牲,略放學運目標為次的集會意義有所轉變。去年,學民思潮就曾於集會後舉行討論會,就一些共同關心的香港及大陸的政治議題發表意見,為六四集會填補了一些意義。
六四事件,肯定是中國當代史上的一個重大的傷口,但它對香港帶來最重要一點,就是將我們對中共的幻想徹底擊沉。沒有六四事件,可能我們依然相信在中共領導下,仍會有真普選降臨的一天。我並不同意支聯會今年的主題,但我仍會出席六四集會。我相信,六四意義可以重塑,但六四帶來的教訓,我們不可忘記。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