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童 受訓八月識寫字

特殊學童 受訓八月識寫字

【特寫】
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父母必然萬分緊張,尤其是在輪候受資助服務期間。東華三院馬孔令琦兒童發展中心主要服務7歲以下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提供專業評估和訓練服務,讓他們在認知、語言、情緒、自理及社交等方面充份發展。
記者:王淑君

中心服務使用者陳太上周二獲邀到香港電台第五台《生活存關愛》節目,她向主持錢佩佩憶述4歲半幼子Peter嬰兒時的「怪事」︰「坐唔直啦、見到玩具唔主動玩啦,到一歲去健康院做檢查都係咁,當時都唔信係囝囝有問題。」Peter後來接受評估,陳太才了解兒子是發展遲緩。
Peter確診後立即「排隊」接受政府資助的訓練,惟等了三年才獲派到該中心,陳太坦言「浪費咗K1成年時間」。只因Peter未接受訓練時,「學咗半年先識入課室放低書包,又學咗半年先識揸筆」,面對功課更是束手無策。
Peter至今已受訓八個月,陳太稱讚愛兒的進步令人驚喜,「𠵱家已經可以自己寫到字」。她又指兒子的英、數認知較弱,但從抓數字布袋遊戲中打好基礎,成績上亦有明顯進步。
中心主任余小姐表示,Peter同時受處理感覺失調的問題影響,治療師會與家長一起與孩子接受一些感覺統合等訓練。「其實訓練都係一啲遊戲,畀小朋友覺得有趣味,同時訓練到佢多方面的能力,家長亦可以喺屋企跟住做」。

中心提供不同服務

余小姐指,由於等候受資助服務需時,該中心推出了「愛心保母」和「成長薈兒童發展計劃」,提供支援服務予輪候期間的幼兒和家長。「愛心保母」會透過家訪、熱線和工作坊,增強家長對幼兒的了解和學習有效的管教方法,具有專業資格的義工亦會分享育兒心得。
「兩、三歲一樣睇得出有社交障礙。」余小姐表示,社交或溝通障礙的兒童,能力未必比同齡孩子低,惟欠缺社交意識或技巧。今晚及下周二晚上8時至8時半於港台節目中,她將會詳述「成長薈」中的「LET's GROW」幼兒社交整合課程的內容,期望幫助一眾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長。查詢電話:2396 2050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幼兒透過中心的設施訓練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