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關羽領兵北伐,欲收復荊州。話說關羽一路勢如破竹,擊敗于禁、龐德,揮軍直指樊城。圍城之際,守將曹仁趁關羽在陣前叫罵,便放了一記冷箭,將他射倒馬下。將士把關羽救回軍營,發現他中的原來是烏頭毒箭,情況由嚴重轉為危殆。神醫華佗碰巧路過,大夥兒便把他拉進軍營為關羽急救。
華佗建議用「刮骨療毒」醫治關羽,手術程序如下:一)將關羽黑布蒙頭;二)叫幾名大漢把他縛在柱上;三)主診醫生會用利刀切除患處的壞死組織;四)縫合傷口;五)手術完成。但關羽拒絕以上的安排。最後,華佗趁關羽下棋和飲酒時靜雞雞為他動手術,關羽更被形容為全無痛苦之色。
以上是羅貫中對刮骨療毒的演繹,大家可能認為那只是小說家誇張的寫作手法,以凸顯關羽的英雄形象,然而,刮骨療毒這病例其實也有其科學解釋。
關羽中的是烏頭毒箭,烏頭鹼(Aconitine,提煉自附子、草烏、川烏等植物)是一種神經毒素,中此毒者輕則神經麻痹,重則癱瘓昏迷,換言之,烏頭鹼本身已是一種麻醉劑,所以關羽被刮骨時沒感到痛楚也不足為奇。
本案仍有一個最大疑點──替關羽動手術的是否華佗本人?眾所周知,華佗是在計劃犯案時被曹操拘捕,於羈留期間死亡。華佗身故的年份不詳,但之後當曹操愛子曹沖(對,就是「曹沖秤象」那位天才兒童)病死時,曹操曾慨嘆當初不應害死華佗,令愛子失救。曹沖於建安十三年病歿(西元208年),即是說在此之前華佗已經死了,那比樊城之戰最少早了十一年,因此,華佗替關羽刮骨療毒肯定是虛構的。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