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衣西路一條天橋出現長約70米的裂痕,佔了半條橋的行人路。路政署說只是損耗所致。工程師揭發指橋一邊支撐點下移,連橋上兩支街燈亦傾側。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批評路政署罔顧公眾安全,敷衍了事。
現場為青衣西路一條長約170米的天橋,是連接長康邨與長亨邨的主要道路,中間為行車線,兩旁為行人路。近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的一邊行人路,出現長約70米、深約2吋的明顯裂痕,天橋底則是山谷。
附近居民黃太坦言,每次走過「裂橋」時都膽戰心驚:「我日日都要來回呢度四次,裂痕咁長,啲車駛過時地面又震,梗係驚啦!」
路政署:瀝青耗損
路政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裂紋是路面的瀝青物料經多年使用後出現耗損引致,不影響整體結構安全;職員去年檢查時已發現,承建商其後已修補。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建造工程系主任陳子明,到現場視察天橋四邊的接駁位後,發現其中一角的支撐點離開接駁位,下移一吋,令橋的四邊不平衡,相信是導致路面瀝青裂開的原因,反駁路政署指只是耗損的說法。陳子明說,裂痕雖不會造成結構危險,但他見車路是重鋪的,質疑「點解唔鋪埋行人路?」他促路政署盡快派員勘察,研究接駁位下移的原因,移正兩支向外傾側的街燈,及鏟起瀝青重鋪行人路。
立法會議員兼葵青區議員梁耀忠怒斥「路政署好敷衍」,指雖然只是下移了一吋,但令人憂慮會否再下移;裂縫如修補欠佳,水浸時會令鋼筋發脹生銹、石屎剝落,加上行車時的震盪力,容易造成危險。他促該署派員深入調查,不要罔顧公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