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震遠在商交所損手,早在成名前、擔任上市公司高層時,已因擴充過度,間接令公司陷入水深火熱中,難怪為外界視為失敗商人。
翻查公司註冊資料,張震遠目前持有商交所約56%股權,是單一最大股東,航運商人莫峰、工銀亞洲、中遠集團及俄鋁則各持10%,內地商人楊孟欣及錢果豐則分別持有3%及1%。按開業至今已商交所累注資8.6億元計,以股權劃分,張震遠已投入4.8億元。
過份擴張泰山石化
商交所公司註冊處資料,張震遠報住在淺水灣道115號淺水灣大廈A座低層B室,據知已在上址居住多年,面積4,000餘方呎,每月租金約17萬元,張氏並沒有以個人名義,買賣私人物業的紀錄,故商交所是其資產最重要部份。
張震遠目前在友邦及俄鋁擔任非執董,每年董事薪酬共462萬元。
張氏成立商品交易所,概念要追溯其擔任泰山石化高層。張震遠在2004至2008年間,擔任泰山石化行政總裁,泰山石化02年上市,其後數年在主席蔡天真及張震遠帶領下,大手筆收購數十隻油輪,進行海上石油運輸,風光一時。不過,過份擴張遇上金融海嘯,令泰山連年錄得虧損,近年要變賣資產及停牌。核數師指公司資不抵債,持續經營能力存疑,停牌接近一年。
張震遠擔任泰山CEO期間,以為對石油行業熟悉,退任後即成立商交所,推出內地實貨交收的燃油期貨。商交所08年開業後,最初擬推出石油期貨產品,惟中證監對內地實貨交收燃油期貨不肯配合,故拖了三年,商交所始放棄,縱在2011年正式推出金銀產品,時機已大大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