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川雅安7級地震,有豐富人道救援經驗的樂施會董事局成員陳英凝剛從地震災區視察回港。她同意一窩蜂盲捐未必對災民最有幫助,災區亦將進入重建階段,建議熱心港人選擇指定項目,向協助災民的相關機構捐款。
記者:鄭啟源
陳英凝在5年前的汶川地震同樣有到災區協助救援,上周三又隨樂施會團隊進入寶興縣大溝村等災情較嚴重的災區。她說,相比5年前地震,官方救援隊伍有吸取經驗,現時地震已發生近一個月,大部份災民都獲派營帳、糧食及食水等物資。物資分發透明度亦較以往提高,村內會有大字報列清村政府接收的物資數量,村民獲發物資需要「打指模」確認,「雖然未必可杜絕造假,但總好過以前就咁簽名」。
內地近年接連出現賑災涉貪醜聞,陳英凝說,今次接觸過的村長未見有貪,處理救災物資都份外小心,明顯很怕會遭指控貪污及亂用物資。但災區資訊發佈及衞生教育等軟件仍然落後,「官方救援隊伍有向村民派水管,但就唔教村民點駁,結果滴成半個鐘先裝到一盆水」,樂施會人員見狀,即搜購簡單燒焊裝備,協助村民接駁水管,從水源引水到營區。
災民隨處吐痰及大小便
災區面對另一難題,是災民衞生意識不足,隨處吐痰、大小二便的陋習,加上災區環境衞生欠佳,陳英凝憂慮進入夏天蚊蟲繁殖季節會出現疫情,「政府可以用廣播做宣傳,不過就冇意識咁做」,資訊提供方面亦未達聯合國救災的標準。
雅安地震,香港出現一片「抗捐」聲音。陳英凝認為,捐款並非「買個良心」,市民在捐款前,審慎考慮善款用途是負責任做法。四川政府預料在數周內宣佈重建方案,她建議熱心市民,可針對食水、醫療或重建等範疇,向擅長相關項目的志願組織捐款協助災民。樂施會稍後亦計劃在災區開展食水衞生及協助災民恢復生計,希望籌得1,000萬至1,500萬元善款,幫助約3萬名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