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唔單止係濕地,而係我哋送畀下一代嘅禮物!」自小在元朗區長大、在南生圍遊玩的鄺俊宇激動地說。
鄺俊宇是元朗區區議員,南生圍並不屬於他的選區,但知道發展商銳意推行發展項目,三年前便插手保育,發起「千人瞓草地」反對活動及到政府總部抗議!至今,仍繼續監察發展商的舉動,每次他們向城規會入紙新修訂的發展方案,便發起在諮詢期以一人一信的方式反對,最新一次諮詢期在3月結束。而上一次在去年底的諮詢期,城規會便收到逾7000封意見書,大部份都反對發展。
南生圍位處拉姆薩爾濕地緩衝帶,極具生態價值,其中一望無際、有48.5公頃的蘆葦叢,面積有兩個半維園那麼大,是全港數一數二!蘆葦叢蘊藏著大量無脊椎動物和昆蟲,為候鳥帶來大量食物,又被譽為大自然的淨化器,有處理污水的作用,「假如恒基真係成功喺呢到起低密度豪宅,我哋眼前呢一帶嘅綠色會全部消失!」
南生圍近八成的地屬於恒基地產及澳門一代賭王傅老榕擁有,其餘兩成屬於政府,其中南生圍中間一塊約16.6公頃的土地,在上世紀60年代已獲當年行政局批准興建住宅,但先要符合27項環保條件,其中一項是濕地零損失。於是,發展商以補償概念及發展等於保育為理由,又指南生圍的生態重要性不及甩洲、內后海灣和米埔,認為假若不發展便等於棄置,會導致生態價值逐漸減少。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反駁,指發展商忽視南生圍的生態功能,「佢哋堅稱喺其他地方補種蘆葦,就係補償濕地損失,其實只不過喺附近石壆旁邊補種,根本同原有嘅生態難以比較!」他又指責興建樓宇會破壞鷺鳥棲息地,影響候鳥覓食。
其實南生圍的農地和漁塘已經被荒廢,至今能得以保存其生態價值,亦正因如此,因為暫時沒有大規模人為破壞。以政府現正諮詢有關元朗南1560公頃土地的規劃為例,當中有93公頃是貯物場、工場和倉庫,不少原本都是荒廢農地,為甚麼現在會變成爛地做貯物?原因可追溯到香港開埠時,當年英軍攻陷新界後,派了一群印度測量員到新界做土地測量。1905年,港英政府根據測量結果,與新界人訂立集體官契,說明哪裡是農地,不能興建住宅。豈料82至83年,出現永發案及永生案的爭議,兩宗官司都判地產商勝訴,開了農地可以改作貯物場或停車場的先例。此先例一開, 80至90年代,很多地產商便跟隨改變農地用途,作儲物場或停車場,情況越演過份,天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地產商這樣做是農地一旦變成爛地失去生態價值,申請改變用途發展建屋就容易得多,南生圍可以苦撐到今天,其實很難得。
經常為準夫婦在南生圍取景拍婚紗照的歐先生,當自己成為準新郎時,也來南生圍取景,聽見發展商想發展都皺起眉頭,「本身發展嗰陣已經破壞環境,再後補都未必有原始風味啦!」居住在元朗、經常到南生圍踏單車的余小姐也不贊成,「多咗建築物係視覺污染!」
走過婚紗橋、荒廢石屋、大草地......鄺俊宇仍感恩南生圍這裡一切安好,「南生圍經歷過咁多挫折,無論係一場奇怪大火,定係地產商嘅虎視眈眈,佢仍然展現出一種好強嘅生命力,假如地產商堅持要喺到起樓,相信到時唔係千人睡草地,係萬人睡草地!」
記者:鄒倩婷、張育嘉
攝影:李漢基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