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Star Trek:Into Darkness)<br>冼樸的眼淚

蘋影話:《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
(Star Trek:Into Darkness)
冼樸的眼淚

先從好的角度去看,《星空奇遇記》的整個人物設計,是典型的計算式創作,你看看片集裏面的主要人物,白人隊長卻克、有黑人的女士、有中國人的領航員、有冼樸、新的電影還有俄儸斯人等各國民族。他們在美國白人領導下,各守自己的崗位,一起在無邊無際,神奇而又超出人類知識範圍的太空探險。這多少受到花之年代的影響,有點世界大同的味道。
從不好的角度去看,或者應該是從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來看,這是資本主義企圖吸引各民族去看,有白人、有天生不正常者(冼樸)、有黑人、有女性、有中國人,是體現全球化的老祖宗電視片集。
這套片集的另一個特點,在當時的第一個系列中,沒有那麼明顯,卻仍然有多少描寫,便是作為一個人,到底應該是卻克隊長的感情較豐沛好一點呢?還是只講邏輯的冼樸好一點。到現在這個世紀,2013年,《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我們看到感情壓倒性地贏了邏輯。上一集其實已經談到這個問題,也有相同的結論,但這一集卻克因為要挽救企業號而進入了受到高輻射感染的地區,最後死在冼樸的面前,冼樸終於懂得流下眼淚了。人,一定要有感情才是人,理性只是一個工具。
我少年時看了很多談東、西文化或哲學的書籍,依我們這些中國作者的看法,是西方人較着重理性、邏輯思維;東方人着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實際上錯得離譜。人類是不能這麼簡單地二分,這之間有太多糾纏不清的因素。你以為冼樸的眼淚是新的大發現,其實整個荷李活的電影根本便是要販賣感情,也就是所謂愛。沒有這個東西,或者世界的人感受不了這種愛,起碼有九成以上的荷李活電影會沒有觀眾。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不是講理性,相反,它是要煽情、講情感。連沒有感受的冼樸也流淚了。《星空奇遇記:黑域時空》跟其他打餐飽的電腦特技電影稍有不同的,便是更強調這方面的人類情感、加上密集式的動作場面、和我們那一代的回憶,《星空奇遇記》這個系列也是最觸動我們的感情的系列。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hk.add.nextmedia.com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