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是一個位於法國南部的小鎮,擁有長長海岸線及陽光海灘,微微海風滲透着一份慵懶、自由的藝術氣息。每年5月在這裏舉行的影展,是電影界一大盛事,它與柏林影展及威尼斯影展合稱歐洲三大影展,當中以柏林藝術味道最濃,康城較商業化,威尼斯則界乎兩者之間。
曾因財困停辦
從前,康城與奧斯卡分別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前者是藝術、深奧,後者是商業、膚淺,可惜這種情形近年已變得幾乎蕩然無存,康城的海灘上掛滿荷李活巨星的海報,參展電影大部份也是商業片,適逢5月至8月是電影旺季,影展剛好為片商製造無限商機。說到底,電影始終是一門生意,太認真、太執着的話便算輸了。
首屆康城影展於46年舉行,試過有兩年(48年、50年)因財政困難而停辦,68年更因當年爆發的「紅五月學生運動」而中斷,當時波蘭斯基與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闖進影展大廳,堅持中斷影片放映,因要與罷工的學生站在同一陣線,「革命氣氛」何其浪漫轟烈,當然與今天的「銅臭味」不能相提並論。不過,在藝術及學術層面上,康城影展始終比亞洲的高出幾個層次,既有大型學術座談會,亦有各式各樣的展覽,就算專為賣埠而設的攤位,亦規劃得井井有條。難怪每年均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促成無數交易。
內地演員騎劫
康城賣電影,也賣明星。紅地毯便成為演員、女星們必爭之地,當中尤以內地演員最為熱衷。范冰冰是近年紅地毯常客,就算沒有她的電影放映,她也騎劫紅地毯,為的自然是爭取國際曝光率,畢竟在當地亮相千分一秒,分分鐘好過在國內拍一部大片。身為港人,我們本應引以為傲,當年王家衛、梁朝偉及張曼玉都在這裏發光發熱,他們的名字亦刻在這片與世無爭的小樂土。眼見近年沒有港產片角逐競賽獎項,只令人感到欷歔,難道港片已光輝不再嗎?
撰文:馮國康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hk.add.nextmedia.com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