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各部份包括眼皮都有可能出現癌症,不少人都忽視生長在眼皮周邊的痣、瘤或色斑,但其實上述都有可能是眼皮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眼皮癌的症狀包括在眼皮周邊長起痣、瘤或色斑,在短時間內急速變大,並出現潰瘍、流血或滲出分泌物的現象。有些人士自小便可能長有眼皮痣,但假如這些痣發生上述情況,有機會是惡性病變,形成癌症。
較多出現在下眼皮
醫學界多以眼皮癌的病理組織作出分類,常見的種類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皮脂腺癌。醫學文獻曾研究本港在97至09年發現的眼皮癌個案,顯示本港最常見的眼皮癌為基底細胞癌,較多出現在下眼皮。眼皮癌多出現在中年約45歲後,並隨年齡增長越來越常見。患者人數由97至09年間出現上升趨勢。
若要徹底根治眼皮癌,患者需接受手術把腫瘤切除。為確保所有癌細胞被徹底清除,眼科醫生會在切除腫瘤時多切去數毫米的眼皮組織,並即場送交病理科醫生化驗,確保所有癌細胞被移除後,才把傷口整形。部份眼皮癌患者亦可能需要接受腫瘤科醫生評估,確定癌細胞沒有出現擴散或轉移。
眼皮癌若及早發現及即時進行手術切除,一般治療效果十分理想。但若患者諱疾忌醫,拒絕治療,腫瘤會長大,侵蝕眼皮及眼球組織,更可能出現擴散。因此,眼皮癌症狀絕不能忽視。
撰文:基督教聯合醫院眼科副顧問醫生麥兆婷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