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燒銀紙】
自從智能電話、平板電腦興起,早有調查指消費者每日花在上網時間,已多過睇電視。而網購生意的規模,亦已增長至實體零售商無法忽視的地步。淘寶、天貓網去年在光棍節單日銷售就可高達190億元人民幣,國美(493)近年更被網購逼到業務出現收縮、甚至虧損的地步。網購發展,為零售業未來最關注的一環。
國美百麗I.T紛加入
近年大量零售商宣佈搞網購。如國美就建立全方位的網購平台,除了電器,亦賣書本、服裝等各類商品。百麗(1880)去年亦推出賣鞋網站「優購網」,本港I.T(999)及D-mop近月亦推出網店。而百貨股銀泰(1833),亦在今年的業績會上宣佈要搞網購。上述公司網購業務至今都無法盈利,國美去年網購更蝕7.5億元人民幣。現內地電商中,只有阿里巴巴賺錢。
零售分析員表示,網購本來就是一門極度依賴減價、又要「燒銀錢」建設物流、搞宣傳的生意,相當微利,要具規模才有機會賺錢,如全球最大電商Amazon,亦捱了八年才開始盈利。現時中港零售商不欲被搶生意,紛紛加入搞網購,但又很難取得可盈利的規模,因而陷入兩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