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緣想:活用fb 讚美傳千里 - 徐緣

十萬緣想:活用fb 讚美傳千里 - 徐緣

上周與一位很特別的朋友午膳,他外表有七分似陳百強,說話斯文害羞,英文名也叫Danny。他遞給我的名片上,印着一個我從未見過的銜頭,叫Chief Praise Maker(首席讚賞人)。他,是全球首個網上讚賞平台「我讚!Praisage」的創辦人——Danny Chan(陳偉業)。

投訴文化 包圍香江

有感於香港被投訴文化所包圍,甚麼投訴熱線、政府部門申訴等投訴機制相當「完善」,但表達讚賞的渠道卻十分缺乏,形成「重投訴、輕讚賞」的社會風氣,Danny於2012頭成立倡導社會讚賞文化的「我讚!」網頁,透過推動大眾登記為「讚賞人」,讓他們在網頁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窩心服務,鼓勵不同領域的前線從業員。
他們亦準備將這個讚賞機制,由顧客給員工擴展到日常人對人的讚頌,讓用家能同時發放及接收身邊人的讚賞,建立屬於每個人的讚賞日記!
為尋求收入以資助這個有意義的平台,他們為企業提供專業的讚賞管理顧問服務,包括讚賞系統建立、讚賞培訓及有關分享會。
這個意念相當有趣,而實際上「我讚!」亦在傳媒得到不少曝光,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要在用戶數量上有所突破,有幾點我認為重要。
叫你用把口去讚人,不算難;叫你寫堆字去讚人,有點難;但還要你學習使用一個新的網頁版面去寫,好鬼難,除非你覺得別人做了甚麼讓你感激得鼻涕流到去大髀。
我跟Danny說,我不敢低估香港人的善意,但他也不要低估香港人的懶惰。
若能在寫文字讚賞以外,加入圖片或影片等形式,令「讚賞記錄」變得更方便快捷,相信會吸引更多參與。另外,在管理自建平台之餘,將「我讚!」內崁為facebook(fb) app,借助這個大家玩得熟練的平台去分享讚賞,讓讚人變成玩facebook時的一個簡單額外按鍵,不用多加學習或改變平時上網習慣就能做到,效果會更理想,而且容易讓每次讚賞及被讚記錄透過newsfeed散播開去。

靠tag提高知名度

活用facebook的現有功能,也能幫助宣傳。印度志願機構Once Again,鼓勵人們捐出自身物品,再以低價轉售給有需要人士,然後將收取的款項資助可持續發展計劃。為了令更多人明白Once Again的理念,它們搞了一個叫The Tagging Drive的計劃,找來一班義工,各自在facebook打開朋友的相片,並將朋友相中的物品tag上Once Again的身份。那些義工的朋友發現自己的帽子、手鐲、等被tag後好奇一click,就會連接到機構的facebook專頁,並看到cover pic清楚寫着:「You've been tagged to remind you that, someone, somewhere needs your old stuff more than you. Please donate.」
同樣的手法稍轉一下可套用於「我讚!」。若找大量義工將其朋友相中的抵讚人和事tag上「我讚!」,相信好奇驅使下能引流到「我讚!」專頁,有助提高品牌知名度。
我還想到一個參考「連鎖信」的概念,叫「連鎖讚」。善行,包括讚賞,是有傳染性的。你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讚美,心生感激之情,亦會萌生助人讚人之念。美國保險公司Liberty Mutual,就以此「助人式傳染」的意念創製了一系列廣告,帶出其公司助人為本的企業宏願。
「我讚!」若能加入一個功能,要求每位被讚者再讚另一個人,形成一條由文字或圖像影片組成的「讚美鏈」,讚美鏈內的被讚者亦可成立群組,將緣份的結合轉化為進一步的交流,相信亦有助於增加「我讚!」的流量及參與。

徐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