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近年城中接二連三發生家族爭產事件,很多富豪已開始成立家族基金管理企業資產,但多年來協助不少客戶處理家族財富基金及繼承問題的Coutts北亞區財務策劃主管蔡惠芬,坦言富豪們「唔好以為搞一個trust(信託)就可以搞掂」,建議應該提早在自己仍然活躍於管理時,開始與下一代及專業人士溝通。
記者:鄧偉忠
近年豪門爭產事件不斷,其中一度被認為是公司管治最出色上市公司的新地(016),創辦人郭得勝於1990年去世前,已成立一個家族基金管理旗下包括市值逾1,200億元在內的大量資產,惟最終家族仍難逃陷入爭產厄運。
Coutts倡及早計劃分身家
蔡惠芬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近年企業家對於財產繼承的重視程度已明顯改善,但她坦言成立信託基金不等於可以解決爭產問題。她表示,信託基金主要精神就是將「管理」及「擁有」權分開,但不少白手興家的第一代企業家均抗拒「放權」,加上信託基金條款視乎成立時要求,條款或有所不同,有時候或會造成漏洞,使家族成員、甚至基金託管人間出現爭拗,因此企業家應盡可能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除託管安排外,福臨門、鏞記近期爭產事件,不約而同是在創業的第一代去世多年後,爭拗才逐漸表面化。蔡惠芬表示,不少豪門避諱在創業者在生時談論分身家,但其實接班除了牽涉富豪本人的判斷及意願外,接班人是否適合、經驗是否足夠等,都會影響最終接班成功與否。
她坦言,其實不單中國人棹忌生前談論死後分身家,實際上外國也如此,直到近年才有所改善。她認為,不少無形資產如企業價值觀、人際網絡等,企業家也難以在短期內交予下一代。她以一名本地企業家為例,該名企業家早在自己仍在壯年時已開始考慮交棒問題,最終四名子女全部嘗試過後,才成功揀選到合適接班人,反映提早談論分身家,絕對有助交棒成功。
僅16%富豪料子女接棒
Coutts原為英資大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的財富管理部,近年活躍於協助家族企業作財富管理,該行過去曾在歐洲多次舉辦「家族企業典範大獎」,表彰家族企業在家族管治、家族財富管理、擁有權傳承等六大範疇有卓越成績的家族企業,今年則首度在香港舉辦,並剛於下月底截止報名。
蔡惠芬表示,雖然華資企業家普遍被認為較為保守,但在報名截止前兩周已獲雙位數家族報名參賽,反應令人意外。根據Coutts財富學院在賽前所做的一項統計調查,中港兩地竟僅有16%企業家預期下一代會加入家族企業。
【近年香港部份富豪爭產事】
新地郭氏家族
新地董事會2008年罷免郭炳湘主席職務,輾轉由郭炳江、郭炳聯兩名弟弟接任,其後郭炳湘更遭剔出郭氏家族信託基金受益人,所以成立基金未必能完全避免爭產。
霍英東家族
霍英東長房三子霍震宇(左)2011年以遺產執行人身份,入稟要求罷免另外兩名執行人霍震寰(右)及姑姐霍慕勤,指霍震寰獨攬大權,案件至今仍未審結。
福臨門徐氏家族
徐氏家族第二代徐沛鈞及徐維均去年因爭奪福臨門股權興訟,惟最後達成協議,市傳徐沛鈞斥數億元向徐維均收購股權,福臨門現更籌備借殼華人飲食上市。
鏞記甘氏家族
鏞記第二代甘健成(右一)及甘琨禮(左二)爭奪公司股權,期間高院駁回甘健成清盤申請,冀家族能達成庭外和解,事件至今仍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