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
塱原的濕地生境,幾乎因港鐵興建落馬洲支線而蕩然無存。在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的「管理協議」下,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05年起,撥款長春社推行「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目標是保育這片由水耕農田及季節性荒廢農田形成的濕地生境,包括透過種植農作物吸引雀鳥。計劃成功重塑元朗絲苗,也成功吸引到近年被大量捕獵威脅的禾花雀。
近年被列易危物種
內地食野味風氣盛,禾花雀是熱門野味品種,在大肆圍捕下,南中國地區的禾花雀數目近年越來越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色名錄的「易危」物種。長春社與塱原當地農民合作種植稻米,期望吸引雀鳥前來,維持塱原雀鳥天堂的生境。在過去數年試驗期間,稻米收成時開始陸續發現禾花雀蹤影,其後錄得禾花雀數目漸增加,估計平均數目達30多隻。
本港有紀錄的一半鳥種,過去也曾於塱原發現。管理協議的宗旨是以保育為先,農作物收成只是次要的額外收穫,絕不介意雀鳥吃掉農作物影響收成。除禾花雀,在稻田秧苗間也可發現白腰文鳥及斑文鳥的蹤影,每當收成時節,這些雀鳥便聞風而至吃碎米。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