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給他一個機會 - 梁憲孫

醫述醫術︰給他一個機會 - 梁憲孫

隨着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血癌的治癒率顯著提升。新藥物取代舊藥物,療效更佳。年輕的病患者可承受較激進的治療方案,療效一般較理想,徹底痊癒的機會亦大增。病情初步受控後,醫生會評估病情;若血癌有高復發風險,會建議及早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增加治癒機會。
十九歲的大衛剛剛中學畢業,計劃往英國升學。他突然全身皮下出血,驗血顯示血小板數目下降,醫生確診「急性淋巴白血病」;染色體分析顯示有「費城染色體」,屬高危的白血病。大衛接受標靶藥加化療,病情初步受控,但復發風險仍高。大衛的哥哥適合捐髓,醫生建議大衛接受骨髓移植,增加治癒機會。
醫生向大衛詳細解釋移植手術的好處、過程和風險。雖然經過多番的討論,大衛的父母仍然猶豫,恐有危險,反對移植。大衛繼續接受化療加標靶藥,遲遲沒有接受移植;白血病終於惡化,病情急轉直下。大衛錯過了治癒的黃金機會。
三十歲的彼得是中英混血兒,不幸患上「高毒性骨髓病變」;病情迅速惡化,只有接受骨髓移植,才有機會根治。醫生為彼得尋找白血球血型相同的捐髓者,同父同母的兄弟有四分一機會脗合。彼得是獨子,沒有兄弟姊妹,只好求助無血緣捐髓者資料庫。跟紅血球的ABO血型不一樣,白血球血型異常復雜,有數千個不同的組合,不同種族又有不同的血型組合。
彼得的血統一半中國一半英國,他的白血球血型組合非常獨特,可能是獨一無二。醫生找遍全球的無血緣骨髓庫數以百萬計的血型資料,依然沒有適合的捐髓者。彼得的病情惡化,終於不治。
兩個令人沮喪的故事。大衛有適合的骨髓,但沒有接受移植。彼得希望做移植,但沒有適合的骨髓。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