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開講:身體質量指數 - 雷雄德

體育開講:身體質量指數 - 雷雄德

身體質量指數的英文為Body Mass Index,常被簡稱成「BMI」,是廣泛採用來評估身體肥胖或過瘦標準的指標。計算方式十分簡單,BMI=體重(公斤)/身高2(米),坊間也有很多手機程式供免費下載。
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開始依據BMI,把體重分為過輕、過重及肥胖3級。從2000年起,很多國家地區都把BMI列入全民健身的範圍內,並分為5等級:過輕、正常、過重、肥胖、極度肥胖。在香港及亞洲地區,指數低於18.5屬於過輕,23或以上屬於過重,而25或以上則屬肥胖,30或以上是極度肥胖。
從推廣大眾健康層面着手,BMI的計算簡便快捷。不過,採用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估肥胖或過瘦,科學上存在爭議性的討論。BMI的數值,只是從體重和身高的統計資料推算出來,數學上存有某程度的偏差,只是一個健康的參考值。由於BMI並沒有計算人體的脂肪比率,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或許不是肥胖,而是肌肉發達所致。近年的研究發現,BMI配合腰圍的數值,更能夠準確評估罹患疾病的風險。在同一BMI分級中,腰圍越大者其患上都市病的風險越高,原因是腰圍反映出腹部內臟的脂肪量。成年男士腰圍不宜高於90厘米(36吋),而女士不宜高於80厘米(32吋)。
雷雄德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