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專版】
為人父母甚艱難,若子女有特殊教育需要,母親更需付出多一倍心血。李太兒子祉彥患上亞氏保加症,在主流學校上學,祉彥一半時間被老師罰企,母親寧每日由新界東過海,送兒子到設有專門助教的港島西上學;但並非每間學校也有助教,陳女士為患自閉症的兒子,每月自資萬多元聘請影子老師,協助兒子學習。
今年讀小四的李祉彥在五歲時確診亞氏保加症,有嚴重社交障礙,拿錯飯盒便擲在地上,同學好心借出毛衣,祉彥卻不懂回應,將毛衣掉在地上用腳踐踏。李太不但每日接到學校電話,每年更兩次約見校方商討如何教導兒子。她坦言主流學校缺乏資源,老師只安排罰企解決問題,祉彥說上學有一半時間罰企,「舊學校一係罰企一係罰坐,基本上成日都罰企,連小息都罰」。李太最終為兒子轉到港島西上學,新校有專門助教,即使罰企也解釋原因和安排補課,祉彥情緒好轉,成績突飛猛進。
不過,並非所有學校都有資源安排助教,陳女士讀小四兒子智能較一般人低,加上患自閉症,學習和社交均有障礙,卻不足以進入特殊學校。母親惟有每月自資萬多元,聘請行為治療師擔任影子老師,由小一起協助兒子在校內學習,但校方今年以一視同仁為由拒絕,陳女士也打算轉校。港台今晚7時在亞視播放「不是烏托邦」,探討本港融合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