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欠奉】
本港農業息微,近年民間興起復耕,雖然略有規模,但只限小社區模式營運。農業業界中人批評,目前政府根本沒有農業政策,漁農業界立法會議員代表性側重漁業,議會內基本上沒有代表農民的聲音。
政府扼殺農業發展
漁農界別是立法會的其中一個功能組別,過去及現在的業界代表黃容根及何俊賢,背景貼近漁業,對漁業的熟悉及漁民的謀生情況,被指遠勝農業,因此農業界人士認為立法會沒有真正能代表農業的聲音。漁農界也有數十名特首選委,當中也是漁業界佔大多數,政治上也更有實力與政府交涉,爭取利益。
政府基本上沒有農業政策,政府給農民的印象,是近年傾向扼殺農業發展,在處理禽畜業方面更明顯,如立法禁止散養家禽,回收養豬場牌照等,名義上是預防禽流感等傳染病,實際卻令這些行業生存空間更有限。
新界農民一向把蔬菜等收成交給菜站,再轉交蔬菜統營處批發,農民的實際收益,其實遠低於蔬菜零售價。香港農民的其中一條新出路,或許是在部份地區開設的假日農墟,讓農民推廣及展銷農產品。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