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夢想<br>長埋血腥批鬥中

烏托邦夢想
長埋血腥批鬥中

【採訪手記】
敢於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需要多大的勇氣?在自由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資本主義香港,高喊毛澤東思想萬歲;更願意接受被稱「反共媒體」的《蘋果日報》採訪,這一點令人敬佩。「因為我相信毛澤東思想係真理,我不怕辯論。」林伯說唯一條件是:「我說的你要如實登,其餘的你們報紙怎麼評價我都無所謂!」

認同長毛助基層

林伯是個和善的老者,人緣極好,在九龍城他所經之處總有人打招呼,不看心口襟章,根本想不到他有這樣強的紅色信仰。初次見面,他送我兩本紅噹噹的毛澤東語錄和選集,讓記者先了解,才有對話的基礎。幾次氣氛友好的談話,儘管對於一些歷史的理解我無法認同他,對現今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有所略同。林伯也打破了我的一些預期,比如他認為建制派不等於共產黨,又贊同泛民議員長毛、李卓人為基層工人發聲的這方面;他也認為八九民運初時,學生反對鄧家官倒是對的,用槍鎮壓學生是不對的。
我覺得林伯所追隨的「共產黨」似一個理想多過現在的中國執政黨,而近年內地的確有不少人對毛時代無限緬懷,林的話多少反映這背後的思維模式。而生長在資本主義社會、讀經濟學出身的我始終相信,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建基與人人都無私的假設,這注定它永遠只能是烏托邦。通過「批鬥」逼出來的「無私」更與崇高無關,只能洋溢着血腥、強權和虛偽。我沒告訴林伯,我的資本家外公文革被戴高帽遊街狂鬥逼到在浴缸中自殺;窮爺爺跟共產黨走卻因曾在國民黨中學讀書被當奸細鬥,這不是一句「政治運動難免傷及無辜」或「倒楣」可以概括的,在那種瘋狂中,窮人、富人、每個人都隨時成為受害者。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