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周三公佈4月進出口增長15.7%,再次與類近地區數字及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不脗合,昨日內地再公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跌2.6%,進一步佐證貿易數據值得質疑。
事實上,貿易數據做假的質疑早在今年1月已湧現,惟當時商務部仍辯稱數據波動是正常,直至4月公佈季度數據時才轉口要打調查,轉捩點正正在兩會的關鍵時刻,難免令人懷疑是先為胡溫政權交接製造昇平、再為習李政權打假口號造勢,難怪市場將數據與政治相聯想。
中國經濟透明度低,統計數據依賴國家統計局,數據變工具不是難事。數據的最大工具用途,或是要製造引導預期,如用貨幣氾濫誘導消費、以通脹緩和壓低搶購;有分析相信,進出口的奇幻數字,是要為今年7.5%經濟增長目標製造合理性。姑勿論一切是掩耳盜鈴,只要數據的政治效用未因公信力喪失而消失,料當局仍會慣性沉醉在控制預期的好處上,打假難見真成效。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