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不會有第二個費Sir - 盧峯

國際Z世代:
不會有第二個費Sir - 盧峯

永恒的費爵爺──曼聯領隊費格遜終於要退休了,明天奧脫福球場的告別肯定場面墟冚感人,只不知費爵爺會否灑下男兒淚而已。
老球迷大概還記得,費Sir剛上任時的班霸是利物浦,曼聯則像今天的利物浦般在中游掙扎,跟冠軍絕緣,不住在考驗球隊董事局及球迷的耐性。還好,八、九十年代大家的耐性好得多,願意放長線釣大魚。
正是在信任、支持以至忍耐下,費格遜累積了經驗,培養了慧眼,掌握了管理球隊球星的竅門,把曼聯從垂暮球會變回班霸。他打造的超級球星隨便數就有簡東拿、碧咸、傑斯、朗尼;有的只有他敢用、肯用及用得好。
很可惜費爵爺這樣的領隊可以肯定後無來者,因為體育圈充斥的是急功近利(short-termism),講求的是幾個月或頂多一年見功,不然就炒魷換人。領隊想的不再是從基礎改善球隊體質及管理,而是天價搶購球員爭取一時好成績,並以此作為跳槽到另一家富豪球會的踏腳石。這樣炒來炒去,跳來跳去,怎可能再出現費爵爺這種成就長期霸業的領隊呢?
當然,這種風氣是由財經界傳到體育圈的。過去十多年來,大家變得只爭朝夕,按季度業績辦事,增長稍不如前便群起圍攻,逼公司換帥。於是公司CEO只好以收購或財技谷高短期業績及利潤,成功捱到花紅、認股權拿到手便光榮引退,往下來公司從天堂到地獄誰也不管。費爵爺的曼聯可不是這樣打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