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資產激增65% 人均孭債$8,663<br>11萬億地方債衝擊中國

信託資產激增65% 人均孭債$8,663
11萬億地方債衝擊中國

【本報訊】中國地方債泡沫越演越烈,中國信託業協會日前公佈,今年首季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為8.73萬億元人民幣(約11.05萬億港元),接年激增64.72%,按季亦增加16%,再創歷史新高。地方債一直是外資對中國經濟的最大憂慮,加上昨日公佈的出廠價指數下跌及中央放水無望,中資股料繼續冇運行。 
記者:董曉沂

事實上,地方政府倚靠信託產品募資,開展基建計劃,儘管中央政府陸續推出收緊的措施,但信託產品的規模依然如此速度增長,情況令人憂慮。以去年底中國13.54億人口計,11萬億地方債意味每名中國人要承擔8,663港元。

上月PPI跌2.6% CPI升2.4%

內地公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2.6%,跌幅進一步擴大至年內高位,同一時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則升2.4%,較預期為高,令投資者憧憬人民銀行放寬銀根的期望「凍過水」。專家認為,短期內內地股市難望有大幅反彈,當中出口及鋼材股料續受壓。
人民銀行公佈今年首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提到現時內地經濟基礎仍未穩固,增長動力仍然有待加強。但人行指物價對需求擴張仍然較為敏感,故人行會認為貨幣政策需要具備前瞻性,並特別提到要穩定好通脹預期。分析指,在日、印、澳與韓等國家先後減息,中國經濟復蘇步伐不明與憂熱錢續湧入,人行在內憂外患下,其在調整貨幣政策上只能靜觀其變。人行昨正回購370億元人民幣與發行央票,便是顯示人行暫不會放水。

對於昨日公佈的經濟數據,野村證券認為,通脹數字較預期高,大大減低人行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的預測則較溫和,認為人行年內會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
相比之下,內地PPI跌幅進一步擴闊更令人憂慮。細分之下,內地4月份的採掘、原材料及加工出廠價格指數跌幅介乎2.5%至8.2%,全部較年內平均跌幅大,反映內地4月份工業生產出廠價格受壓,對生產商的收入以至毛利率均有影響。
與此同時,內地最大鋼鐵生產商寶鋼昨亦宣佈年內首次下調出廠價格,當中,6月份出廠的熱軋板卷每噸減價180元人民幣,冷軋板卷則每噸減價150元人民幣。有分析稱,龍頭開始減價,加上6月至8月為鋼材市場淡季,鋼廠定單情況明顯好轉的可能性不大,故預期於港上市的馬鋼(323)及鞍鋼(347)等日後會跟隨減價,影響盈利表現。

經濟弱 A股無運行

獨立股評人黃偉康表示,細看PPI數字,不少工業出廠價格下跌均可反映出口業的毛利率將持續受壓,加上外圍經濟表現不濟,更令內地出口業前景添上陰霾。惟他續稱,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的消息早已被市場消化,A股亦已有3000點跌近三分一至現水平,再大跌空間不大,但經濟數據未見反彈,將令A股反彈時間延遲。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則指出,雖然PPI跌幅擴闊,但部份消息已被消化,加上原材料出廠價格下跌,變相令恒安(1044)及玖紙(2689)等製造商成本下跌而毛利上升,故並非一面倒看淡後市。惟他亦同意指,經濟數據未見起式,A股投資情緒勢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