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連鎖店零食減價戰一觸即發,有經濟學者分析,惠康引入日本零食並大減價或許志不在此,真正目的是吸引消費者入舖後,順便購買其他貨品,刺激整體銷售。
城大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王澤森,相信惠康今次是一種宣傳策略,「可能(惠康)見到阿信屋產品受歡迎,所以都賣同類產品,目的係吸引多啲顧客入超市」。由於超市貨品種類多,顧客進入超市後,難以分辨甚麼貨品會比其他商戶便宜,故只要顧客順便購買其他貨品,就達到增加營銷目的。
專家:策略效果存疑
不過王澤森對此策略效果存疑,因阿信屋與惠康客路不同,「阿信屋嘅消費者較年輕化,惠康客路就家庭主婦比較多,未必搶到對方嘅客」。要衡量惠康劈價策略是否成功,要看減價戰後人流有否增加及實際營業額。經濟學者林本利表示,惠康加入日本零食市場,等同多年前無綫眼見亞視播放《包青天》大受歡迎,於是也購買版權一起播放,「咁樣雖然會令雙方都賺少啲毛利,但大型超市一定着數啲,因為可以靠賣其他貨品『交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