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無視各界狠批,中國出口數據繼續造假!更有變本加厲之勢。繼3月公佈離譜數據後,內地海關昨日再公佈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數字相距甚遠的4月出口數據,不但遭分析員狠批,就連國家資訊中心研究員亦看不過眼。數字公佈後,中國商務部表示將與海關聯手調查,但自己人查自己人,實在有包庇之嫌。
記者:黃尹華
內地海關統計顯示,4月份中國進出口增長15.7%。其中出口增長14.7%;進口增長16.8%,較市場預期理想。不過,有關數字被分析員嚴重質疑,原因是中國官方早前公佈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降至50.6,其中最能反映出口表現的新出口定單指數由50.9跌至48.6%,顯示內地上月的實際出口狀況已經惡化,但海關數字竟然十分亮麗。
與貿易夥伴公佈數據有差距
至於內地上月出口至不同地區的數據,更是匪夷所思。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其中,出口至香港的數據增幅相當誇張,繼3月份按年增幅達92.9%後,4月份亦按年增長57.2%,至於其他地區,出口往馬來西亞、越南4月增速分別達到44.6%及71.6%。相反,美國經濟近期表現不俗,但中國4月出口至美國數據竟然錄得0.1%倒退,更顯得數字相當不合情理。
涉套利效應 誇大貨物流
事實上,內地出口數據與其貿易夥伴公佈的進口數字,出現極大差異。南韓和台灣已經公佈4月進出口數據,其中南韓4月由內地進口只有50億美元,較中國公佈向南韓出口數據77億美元足足少了近四成;至於中國海關公佈4月出口台灣數據高達42.5億美元,亦較台灣官方數據高出兩成。
外貿數據大「發水」,連官方智囊亦看不過眼,發改委旗下的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4月出口同比增長 14.7%,不排除貿易順差存在水份。我們對未來中國數據是否還是超預期這般強勁,是存有質疑的。」申銀萬國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直指,「我們仍認為數據有虛假成份,是受套利因素的影響。」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專家連平就質疑,如果按照海關的數據,前4個月內地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7.6%,那麼製造業投資、用電量,輕工業用電量等應該有明顯回升,但事實上,這些行業並未出現相應的回升趨勢。他認為,從種種數據分析,出口速度的增長跟其他方面增長並不匹配。
貨物境外一日遊可「過關」
中國出口數據造假引起各界關注,除商務部表示要調查外,早前外管局5月6日頒佈新規定,如果企業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不匹配,又不能合理解釋,將實施嚴格監管。不過,有在內地營商的業內人士就對成效質疑,「自己人查自己人,點會有效果。」
據有關人士透露,貿易作假在內地盛行,涉及龐大利益集團。一方面,廠家可通過虛報出口貿易金額,騙取出口退稅;而「假出口」的貨物在經過「境外一日遊」後運返內地,又可假裝進口貨物申請增值稅減免。同時,地下錢莊還可以通過虛假的貿易單據,將境外資金滙入內地。該人士強調,「呢個過程涉及好多環節,要打通貿易公司、海關、銀行人士的關係,佢哋利益相關,根本好難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