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寐以求的 三人全家福

夢寐以求的 三人全家福

有別於爹哋對我的寬容,不論打還是罵,媽咪卻從來不會手軟。
媽咪從來都是超級嚴母,莫說是我,連舅父、阿姨、傭人,在她面前都表現得畢恭畢敬,甚至可以形容為有一些畏懼。媽咪出身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上海,外祖母因癌病早逝,要她早早承擔起做母親的角色和責任,帶大六個弟妹,她很小便出去工廠打工,以供養弟妹讀書,因此如何嚴謹地教育我,她很年輕時已經訓練有素。

媽咪選擇用籐條來表達對我的愛和教育,是因為她一直以來都背負着生活的重擔和經濟壓力,加上從小便失去母親,也沒有人教曉她應該如何做一個母親,長期與苦難搏鬥令她沒有安全感,從而認為金錢十分重要,只有金錢才能給一家人帶來更好生活。她在娛樂圈工作,有時晚上會攜同我出席飯局,每當我多口向Auntie或Uncle們說了些甚麼,只要她那凌厲的眼神在我身上一掃,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回到家,當然少不了一頓家法侍候。我只記得媽咪經常打我,但小時候我做過甚麼錯事,卻一樁也想不起來。
記得某天,媽咪帶我去啟德機場接從美國來的Uncle(後父),媽咪對我說:「叫Uncle。」我沒反應,媽咪重複:「叫Uncle。」我仍一聲不響,沒等到她第三次開口,一個巴掌已經摑在我的臉上,緊隨還有一句:「做乜唔叫?」其實當時年紀太小,我對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記憶,反而是後來和我相處得很好的Uncle,常將這件事掛在嘴邊,說第一次見我就印象深刻,還取笑我當時哭得像個花面貓。有那個小孩不想和媽咪親近?但沒甚耐性的媽咪對我實施的是強硬教育,我心底雖然很愛她,但始終克服不了內心對她的恐懼,到長大後的我,尤其見到同齡朋友被家過份保護甚至寵壞時,才開始懂得向媽咪的嚴格教育方式感恩,我不會因為她打我而記恨,因為是她令我懂得做人要有禮貌、要謹慎,同時使我能更堅強地面對這個世界。
在我的記憶中,爹哋和媽咪幾乎沒有在同一空間出現過,甚至我還是嬰兒時,我與父母三個人一起的家庭合照也沒有一張。這令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有正常相愛的父母。長大後我才懂得其實這些經歷對我來說很珍貴,成為教導我一課又一課的人生課題,對此我心存感恩。
我曾許下三個願望,希望家庭能相處融洽,通過努力,我已實現了第一個願望「親親爹哋」,這個上周已詳細講述了,而我的第二個願望,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和爹哋媽咪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一頓飯。這我也付諸了行動,那是某一年我的生日,在一間高級日本食肆,事前我完美地幻想着爹哋和媽咪有講有笑,最後我們還一起切蛋糕,拍一張我夢寐以求的三人全家福,但現實和理想之間,總存在着差距。那晚爹哋和媽咪都應邀出現了,父親不但帶來了他的女友,還邀請了兩個和他生意有來往的大陸朋友到場,弄得我和媽咪都很尷尬。也不知道是否因為那間日本餐廳消費太高的緣故,大家都不太願意點菜,印象中六個人只點了兩三個人份量的套餐,席間爹哋和媽咪好像很客氣地在交談,但言語間句句有骨,互相諷刺互不相讓,像是兩個還未長大的小孩在鬥嘴。雖然這頓飯的效果是差強人意,但我不會就此而退縮,我會再接再厲,有機會還會再嘗試安排。
雖然我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爹哋和媽咪對我根深柢固的教育,令我受益非淺。他們那一輩知慳識儉,從小便令我明白用錢要謹慎、不能浪費的道理,到我獨立後有自己的賺錢能力,也不會胡亂揮霍,現在我將管理錢財的分寸展現在管理自己的慈善機構上,是爹哋和媽咪,讓我懂得如何讓每一分每一毫用得更有意義。
小時候爹哋曾帶我去他入讀的培正中學操場打籃球,我的第三個願望,正是和弟弟式浩、式正及爹哋一起打一場籃球。到現時為止,這個願望還未能實現,可能因為兩個弟弟都不太喜歡打籃球吧。我倒是有和爹哋兩個人打籃球,希望有一天,兩個弟弟能夠加入吧。

對於媽媽的籐條燜豬肉,趙式芝只有感恩沒有記恨。

與爸媽溫溫馨馨地吃一頓只有三個人的飯,是趙式芝第二個願望。

年紀小小的趙式芝,經常陪同爸爸出席朋友的飯局飲宴。

Profile:趙式芝

趙世曾女兒,卓能(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慈善機構芝芝工作坊創辦人,愛好駕駛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