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昨日公佈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雖然去年底斥資167億元收購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首季度貢獻約1.17億元稅前溢利,但受投資收益下跌、經營成本上升,以及將軍澳數據中心及LME折舊開始入賬影響,港交所今年首季度業績接近零增長,純利微升不足1%至11.58億元。
記者:鄧偉忠
受首季業績影響,港交所股價昨日下跌約1.1%,收市報134.3元。另外,據外電報道,繼早前發行可換股債券後,港交所計劃再度發債集資,並已委聘滙豐、德銀及瑞銀安排,今日起開始路演。
LME貢獻稅前盈利1.17億
根據港交所披露,今年首季度LME平均每日成交量按年增長5%,期內貢獻稅前盈利約1.17億元。
京華山一研究部銀行業高級分析員李俊斌認為,港交所第一季度業績略優於該行預期,其中折舊及攤銷金額,因收購LME及將軍澳數據中心落成大幅上升已屬預期之內。
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額按年增長18%至744億元,帶動受市場成交額影響的收入按年上升26%至14.2億元,期交所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增加8%至27.5萬張。
聯交所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增17%至27.8萬張,LME金屬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增5%至66.7萬張。
投資收入跌近半成
不過,受LME及數據中心入賬影響,集團期內營運支出急升近四成至6.69億元,折舊及攤銷更升逾三倍至1.16億元。至於投資收入則因存款息率下滑,下跌約半成至2.2億元。
今年首季,主板新上市公司共10家,創業板1家,集資總額達638億元,於今年3月31日,主板上市公司共1,378家,創業板179家,總市值近22萬億元。
有歐資行分析員表示,由於存款息率下滑使投資收入下跌,加上去年同期未計入LME及數據中心的經營成本及折舊,基數較低下才導致港交所首季度接近零增長,LME首季度成交量優於預期,暫時表現尚算理想。
有基金經理表示,雖然港交所已毋須為收購LME作出額外籌集資金,但因近期發債息率下調,在可望「借便宜錢」下發債集資是不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