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砵酒 出口救人

葡萄牙砵酒 出口救人

]葡萄酒能夠流傳幾千年,成為史上最長壽飲品,主要原因是她懂得融入地道文化,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變成不同樣貌。葡萄酒年過八千是事實,不過,我們今天喝到的葡萄酒,根本與從前是完全不同味道的。

[singlepic id=19149238 w=160 h=120 float=left不要說八千年,就算是八十年前的葡萄酒,跟現在流行的酒款,味道和風格也會有天淵之別。若果葡萄酒一成不變,死守傳統,相信早已經被淘汰。我們杯中的葡萄酒不是千年老酒,而是透過進步演變,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青春小艾,充滿跳躍的生命力。

每一款葡萄酒的誕生,背後也有她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在敍述該地方的歷史及文化。善變有時並不是一個缺點,葡萄酒變臉的過程,正是地區文化發展的一部份。變,是為了配合時代步伐;變,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不過,無論變成怎樣,葡萄酒永遠都會花枝招展,以最美艷的一面示人。

機器在山坡無用武之地,只能以人手採摘葡萄。

隨着時代變遷,我們不但審美眼光變了,就連飲食習慣也改變了。昔日的葡萄酒,幾乎都是甜的,現在甜酒不再是主流,甚至被一眾酒粉視為只有不懂酒的人才會喝。於是有些酒款,經歷了巨大打擊,由歷史名酒淪為小眾玩意。葡萄牙的砵酒(Port Wine),便是其中一種正面臨嚴峻考驗的葡萄酒。由昔日領銜主演文化大使的主角,漸漸改為飾演投閒置散的配角。 

這是昔日將砵酒由Douro運到波爾圖的船,現在變成給遊客觀光之用。

Sandeman在波爾圖的酒窖,現在也成為了旅遊熱點。

殺死酵母 成超甜加烈酒

砵酒產自葡萄牙,在歐洲推出葡萄酒地區監管法例之前,已經成立了法定產區,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成為了貼合市場需求的歷史名酒。只要你看看其他產酒國的歷史名酒,例如意大利的Barolo或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誕生之初均是甜的,經過改朝換代,現在先後變成了乾口葡萄酒,於是能夠配合時代步伐,繼續成為國際酒壇王者。砵酒面對的問題,不是她肯不肯變,而是她不可以變。原因是她的身世,跟其他葡萄酒的故事很不一樣。
砵酒的釀造過程本來就跟其他師姐妹不同,一般的葡萄酒採用天然發酵方法,讓葡萄汁中的糖份,加入酵母發酵成為酒精。砵酒則並非完全天然,在發酵中途,釀酒師會加入以葡萄酒蒸餾出來的白蘭地,由於白蘭地的酒精含量高,會立即把葡萄汁中的酵母殺死,酒精發酵程序會被強迫停止。發酵程序停止,葡萄汁中仍然殘餘糖份,於是我們喝起來便嚐到甜味。以這個方法釀成的葡萄酒稱為加烈酒(Fortified Wine)。

Quinta da Gaivosa Porto 2008,2010年灌瓶,屬於Vintage Port類別。

葡萄酒甜不甜,是看殘餘糖份的數量,餘糖量越高,酒便會越甜。一般稱為乾口(Dry)的葡萄酒,餘糖量為每公升五克以下,砵酒則約為每公升一百克。如果以大家較容易明白的卡路里計算,一瓶法國波爾多紅酒約含720卡路里,一瓶葡萄牙砵酒則含1,440卡路里,約為一倍。不想吸取太多卡路里很簡單,拿一隻細一半的酒杯,斟一半的份量便可以了──如果你可以忍得住不再斟一杯的話。
不採用天然發酵方法,不是因為葡萄牙人擁有操縱狂性格,而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葡萄牙人與其他位處歐洲的舊世界產酒國無異,一向以天然發酵方法釀造葡萄酒,直至英法大戰揭起戰幔,沒法生產葡萄酒的英國人找不到理由繼續向法國購買,惟有向其他國家打主意。英國商船去到葡萄牙其中一個最大的深水港波爾圖(Porto)登陸,開始搜尋獵物。當時他們去到最近的產酒區Douro,收購大量原桶酒,然後由波爾圖運回老家。可是當他們準備灌瓶之前,發現葡萄酒原來敵不過英倫海峽的高風急浪,早已經奄奄一息,失掉了葡萄酒的鮮果氣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能夠經得起舟車勞頓,是因為酒中含有大量單寧,酒體薄弱的葡萄牙酒卻沒有這道護身符。

Quinta do Javali 10 Years Old Tawny Port(前)及LBV Port 2007,均屬木桶熟成型砵酒。

Sandeman是砵酒巨擘,帶你參觀酒莊的是穿戴成黑俠的美女。

傳統砵酒是用人腳踩葡萄榨汁的,Graham's近年發明了模擬人腳的榨汁機。

Vintage Port經漫長歲月熟成,開瓶時木塞往往會粉碎,宜預備燒熱的鐵箝扭斷瓶頸。

加強酒精延命 登陸英倫

極度口渴的英國人,等不及酒莊改變釀酒方法,於是想出了在葡萄酒中加入白蘭地的方法,加強了酒精含量,葡萄牙酒終於可以成功登陸英國海岸。英國人又發現,如果在葡萄汁的糖份尚未完全發酵時加入烈酒,更可以保存鮮果氣息。唯一問題,是這樣釀出來的酒必帶甜味。在十八世紀中葉,這不但不是問題,簡直是恩賜。
1756年,在Douro種植及釀造,送到波爾圖加烈及熟成的葡萄酒正式稱為砵酒,成為葡萄酒歷史上首個釀酒過程受法例監管的產酒區。
二百多年來,砵酒由拯救英國酒粉的亂世英雄,變成了一款歷史名酒,發展出很多不同口味。其中最主要可分兩大類,分別是釀造完之後以玻璃瓶盛載等待熟成的,和以木桶盛載的。前者因為氧化較少,無論在顏色以至味道,也比較新鮮,後者則往往會散發着有如花雕酒的氣味。
木桶熟成的砵酒,包括了市面大部份的產品,例如Ruby、Tawny、Reserve、White Port及LBV(Late Bottled Vintage)等等。一般葡萄酒開瓶後開始接觸空氣會迅速變壞,最好當天喝完,這些酒款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微氧化過程,生命力異乎常酒,卻可喝一星期也不成問題。
玻璃瓶熟成的砵酒則主要是Vintage Port,以單一年份收成的葡萄釀造,而且只在豐收年才會釀製。畢竟砵酒是加烈酒,特性跟一般葡萄酒不同,往往需要十年甚至五十年才會完全成熟,所以Vintage Port一向是葡萄酒收藏家的寵兒。不過,一旦開瓶之後,也會像其他葡萄酒一樣迅速氧化變壞。
砵酒的故事場景是葡萄牙,撰寫的卻是英國人,「出口救人」是她的原本使命。到了今天,葡萄牙人的釀酒技術已經首屈一指,物流運輸的水準亦大大進步,Douro不經加烈處理的葡萄酒也可獨當一面,砵酒的歷史任務基本上已經完結。葡萄酒必須緊貼時代,近年去過的Douro酒莊,沒有一家不在同時釀造不加烈的乾口餐酒,有的甚至索性完全放棄砵酒。還是讓我們在砵酒被淘汰之前,好好享受一下她花枝招展的美艷吧。

波爾圖得天獨厚,與香港同樣擁有一個深水港。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