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櫃碼頭(HIT)的工潮終告一段落,李嘉誠為此賠上了聲譽,亦令人發現超人即使如何運籌帷幄,也有力(場)不能及的地方。同樣,世人就算多稱頌超人投資眼光精奇,在新經濟方面如何無寶不落,facebook、spotify、Siri、skype均早着先鞭,但也有走寶的時候。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priceline,最近被當地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封為美股五年霸,亦即是美股過去五年表現最佳的股份,回報竟高近五倍,簡直視過去五年的金融海嘯如無物,較諸2003年低位更急升逾百倍。現時市值高達362億美元(約2,824億港元),比長實(001)的2,740億港元市值還要大。
35億沽priceline 現值900億
有趣的是,長和系曾經是priceline的單一大股東,持股量一度達33%,以今日市值計達927億元。很難想像,李嘉誠當年會以35億港元沽出今日值900億港元的投資,尤其是以李氏過去對timing的拿揑,以及充裕的財力,豈有不守候至最靚時機才全身而退?
長和系乃於2000年科網熱潮時投資於priceline,當時還成立合資公司,在亞洲以Hutchison-Priceline的品牌提供網上旅遊服務。不過,在科網泡沫爆破後,priceline股價高位回落,超人曾不只一次增持priceline,令持股量上升至33.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據講入股成本前前後後逾10億港元。
不過,priceline其後一度出現財困兼發盈警,長和系亦急謀脫身之法,於2004年向美國證監會申請沽售股份,並在2006年兩度沽貨共1,270萬股,合共套現35億港元,平均價每股約35美元。當時這舉動,被視為有粉飾業績的作用,可以部份抵銷大手筆投資歐洲3G的虧損。
為3G左冚右冚 失勁賺良機
殊不知priceline其後絕地反擊,生意越做越大,在網上提供訂機票訂酒店的服務,被證明是可以顛覆傳統旅行社生意的,《巴隆氏》預期,蟬聯美國網上旅遊業務一哥的priceline,今年收入可達65億美元,盈利18億美元,去年底手頭淨現金多達38億美元。priceline的市場位置,連Google也覬覦,前年以7億美元收購網上航班資訊供應商ita software,加強旅遊資訊的提供;priceline亦不甘示弱,去年底以18億美元收購旅遊資訊搜尋器KAYAK,堆定沙包。
或許,在強敵環伺下,網上旅行社已過了高增長及高利錢階段,未來的盈利增長將會放緩,但長和當日撤退的時機,馬後炮看,肯定是早了點,錯失了其後20倍的升幅,以及一項抗跌力超強的投資。
在商業世界,如果有七成時間準確,已足以傲視同儕,超人每日的最主要工作,其實就是不斷做一些影響三五年後的決定,這些決定大多數對,但偶爾會出現滑鐵盧。
或許重投歐洲3G確實是一趟辛苦之旅,令和黃(013)要為資金為盈利左冚右冚,影響了其他業務的投資決定,以致失去了一個賺取數十倍回報的機會,延續另一個橙的神話。
中國模式滲入世銀?
世銀最近就《營商環境報告》展開檢討。《金融時報》昨日收到消息人士報料,中國就趁機施壓,意圖令世銀不再公佈營商環境的排名,似乎想把世銀的營商報告廢武功,對上任一年多的世銀總裁金墉考驗相當大。
世銀營商環境與香港素來大有關係,受商界重視。世銀每年亦會公佈報告,比較185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由於報告以市場化、去規管化,來評價經濟體的排名。
新加坡及香港素來名列前茅,香港在2013年的報告,排行第二。充斥「國進民退」的中國,在185個經濟體中,排名91名,尤其是稅制方面評分最差。
促撤營商環境排名
其實,世銀今次檢討指數,除因應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外,也是回應工會的要求。世銀的營商報告排名,其中一項較有爭議的指標,將勞工保障視為對營商環境不利的「僱員指數」,勞工保障越多的市場,排名越低。
世銀在2011年就此修訂過指標,工會藉今次機會再度發聲,爭取世銀剔除僱員指數的成份,淡化世銀報告中「華爾頓共識」——奉市場化至上的僵化規條。
同樣對報告不滿的中國,就意圖要世銀取消營商環境排名,索性叫世銀收聲。《金融時報》就引述反對世銀的意見,指利用排名來衡量成員國的營商環境,並非世銀的份內事,儼如中國經常抨擊他國「不要說三道四」的作風。世銀會否就範,將會是測試中國的軟實力有幾無遠弗屆的重要指標。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