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豐控股(005)重振獅威!在節省成本超標完成、撥備全線下跌,及出售平保(2318)等因素支撐下,滙控首季扣除一次性項目的實際基準稅前盈利(下稱核心稅前盈利 Underlying PBT),按年飆升34%至75.88億元(美元.下同),遠勝證券界原先估計平均下跌4%。更重要是,多項數據似乎提早達標,惹人憧憬。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滙控季內額外再節省4億元成本支出,以年度化推算,滙控已合計慳40億元,超過2011年首個策略日時,訂下3年節省25至35億元支出目標。集團首季末賬面財務數據,股本回報率(ROE)達14.9%、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9.7%,及成本效益比率50.8%等3項指標上,已提早達到今年底才「埋數」的策略目標。
三年計劃提早達標
財務董事麥榮恩表示,「雖然首季基本業務表現令人鼓舞」,但首季度ROE、成本效益率等數據,均是「以季度年度化推算」,當中亦包含了興業銀行權益改變入賬方式所產生的非核心收益。按核心基礎計,集團首季的成本效益比率應為53.2%,稍微偏離目標區48%至52%水平。
瑞穗證券亞洲證券研究部董事安彤善指,滙控首季表現強勁,證明架構重組終帶來回報,但撥備再大幅減少未必能持續。美銀美林同意,集團首季基本收入,表現令人失望,成本控制則有驚喜,野村謂滙控成本管理得宜,相信巿場會上調其盈利預測。
麥榮恩在分析員電話會議補充,本港首季淨息差收窄達15點子,行政總裁歐智華承認,全球量化寬鬆短期對淨息差及收益增長,仍帶來壓力。
滙控去年首季度核心稅前盈利基數被重列,因收購出售及攤薄等項目被剔走,故由69.05億元調低至56.54億元,假如沒有重列因素,今年首季增長應為25.7%。
若計入本身債務公允值不利變動(2億元)、恒生銀行(011)所持興銀10.9%權益,因重新分類入賬所產生的11億元增益等非核心因素,滙控季內賬面稅前盈利按年激增95%至84.34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勁升1.46倍至63.53億元,撇除優先股、股息及債息後純利為62億元,按年升63%。滙控3月已預告增派股息,首季及未來兩季每股派息0.10美元(約0.78港元)。
私人銀行業務見紅
歐智華形容,首季表現從各個市場看,「都屬合理良好季績」(reasonably good quarter),集團所有區域尤以北美,貸款減值準備均下跌,季內撥備按季減少34.7%至11.71億元。
盈利火車頭──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GBM),受惠減值回撥及收益持平,按年稅前盈利增長16.5%至35.88億元(佔比42.5%),惟環球私人銀行因出售非策略業務減值及訴訟支出,稅前錄得虧損1.25億元。歐洲業務扭虧為盈,稅前盈利17.95億元,香港及亞太其他地區,稅前盈利按年升13.8%及65.8%,至21.58億元及33.56億元,合計佔比65.4%。集團因出售平保首季獲利6億元,交易涉及遠期合約調整後獲利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