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工潮結束了,並沒有贏家與輸家,但事件凸顯了兩個重要的概念。
一是工人團結,有與大財團討價還價的實力。事件說明舊有老闆與僱員私下解決、或員工單方面相信僱主的善良願望經已失效,因為個人力量十分薄弱。
二是由工會主導抗爭的效果,相信未來工會在香港將扮演更重要角色。另外,工潮發展過程,可以看到資方利用外判商逃避責任,社會將會更關注外判制度,關注有否其他行業員工受到類似剝削。
工潮實例,相信也會讓本港財團、大機構及僱主明白,若不想成為和黃翻版,應及早檢討。
記者譚靜雯筆錄
丘梓勤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