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債危機困擾,斯洛文尼亞被預測為繼塞浦路斯後,下一個求援的歐洲國家。上周親臨此國,驚見農村、山野、小鎮接連冒出熊熊火光,難道國民受不住經濟打擊紛紛點火抗爭?非也。篝火是傳統也是慶祝,每年這天,火都要快樂地燒起來。
記者、攝影:符樂
火燒勞動節
Bonfire篝火據說在歐洲的不同語言中皆由「骨」和「火」組成,解釋是從前在凱爾特人(Celts)仍在歐洲大陸生活的年代,在慶祝夏季結束時,會把動物的骨頭叠起焚燒,以趕走邪靈。現今不同的歐洲國家仍會利用木材或樹枝搭建高台,在活動中燃點火堆,在仲夏節、萬聖節或聖誕節前後至除夕期間營造篝火。
然而五月一日勞動節也與篝火扯上關係,着實教我嘖嘖稱奇!四月底,斯洛文尼亞的居民都在忙於清理花園、修葺房屋以迎接夏季的來臨,辛苦過後,假日情緒自然高漲,因此篝火亦有迎接勞動節、慶祝為工人爭取福利、送別寒冬迎夏日等意味。說到底,就是狠狠地、快樂地、徹底地燒一燒,管它的歐債、經濟衰退、失業率,這天空氣中瀰漫的只有歡欣。提及Bonfire,斯洛文尼亞人都興奮地說,你一定會看見,無論在城鎮或村莊,全國上下都會出現。不同的木頭、野草、舊木甚至紙皮,一切可以燃燒的都有機會製成篝火。高塔形狀大小沒有統一規定,但從中卻能反映製造者的特質。例如小孩較多的地方,高塔是井然有序,漂亮宏偉;混入了甲板和廢木的,那是船廠的出品;至於盛產葡萄的村落,樹藤雜草絕對少不了。
憑煙霧傳訊
追尋Bonfire在斯國的起源,慶祝假期原來是其次,紀念土耳其入侵才較可信。但被攻、被佔,何以值得笑着紀念?原來這個位於中歐南部鄰近阿爾卑斯山的小國,斯洛文尼亞Slovenia是世上唯一包含「l、o、v、e」四個字母的國家。這種愛,除了字母本身,還有國民對傳統習俗、飲食文化及左鄰右里的愛惜。於1991年宣佈獨立的斯國只有廿多年歷史,之前是南斯拉夫的一員,又曾被德國及意大利兼併,是奧匈帝國的一部份,在拿破崙時代及羅馬帝國時曾被統治過。換言之,一直以來他們都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也許如此,村民間的關係尤其深厚。當土耳其人入侵時,逆來順受的斯國人不欲反抗,卻擔心鄰村安危,故透過篝火讓瀰漫在空中的煙霧傳達敵人來了的訊息,紀念的不是入侵,而是彼此間互助的情感。中國人的烽火以煙霧傳訊「戲諸侯」,而斯國連年點火,只為回味村民間的友誼。
來到相傳是當年首先被土耳其人入侵,位於Koper的Dragonja村落,4月30日傍晚,輕煙在農舍田間到處冒起,胡亂堆砌的「高台」逾兩米高,火舌在底部迅速向四周蔓延,篝火延續夕陽的餘暉,把天空染紅。手風琴樂師在場演奏斯國民謠,國旗下,篝火前,近百名村民目光一致遙望闊大的葡萄園。乾柴烈火令斷枝發出清脆利落的噼啪聲,火勢像惡魔咆哮般猛烈燃燒,又像臨終老人點燃最後的力量。小孩開始在田野追逐奔跑,更多村民加入扯起大人的家常話,連狗兒亦像久未相見般熱烈地嬉鬧着。Bonfire沒有幻想中的載歌載舞,沒有民族服裝巡遊更沒有黑夜的煙火盛會,也許我是格格不入的唯一亞洲人,但我卻樂於在此,因為這晚的主角不是遊客,而是真正的本地人。
火後派對切豬髀
篝火比想像中來得冷靜,但火後派對卻是從未想過的熱鬧!眾村民來到村上逾200年歷史的餐廳,喝的是從地庫酒窖自家釀製的葡萄酒。酒莊莊主的女兒Kim,因獲選為本年斯洛文尼亞選美比賽的「酒之皇后」,其酒莊代表作被特准印上女兒的得獎照。在場吃的是老闆娘親製的醃肉Prsut及傳統牛肉湯Golaz,店內全國最大、能一次過烤焗200公斤麵包的烤爐亦開動起來,酬賓宴客。兩杯下肚,歌舞相繼而來,還有火腿競猜遊戲,估中重量者獎品就是原隻大風乾豬腿!
Kmecka Gostilna Hram
地址:Franka Mahnic S.P. Dragonja 111, 6333 Secovlje
電話:(386)5-672 2300
Travel Memo:斯洛文尼亞
機票:乘搭土耳其航空從香港往斯洛文尼亞首都Ljubljana,機票每位$14,345起(已連稅)。查詢: http://www.turkishairlines.com
簽證:持特區護照及BNO者免簽證。查詢:2545 2107(斯洛文尼亞領事館)
貨幣:1歐羅約兌10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時差:斯洛文尼亞慢香港6小時
插座:220V兩腳圓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