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抗逆基因 大豆「回中國」

中大研抗逆基因 大豆「回中國」

【本報訊】大豆是價廉物美的食品,提供油和蛋白質,中大教授針對中國依賴美國輸入大豆問題,研發抗逆力高的大豆,並在中國土地較貧瘠地方種植,把原產中國的大豆,帶回中國故土。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十多年來研究野生大豆的抗逆基因,他指近年國內的大豆短缺,2010年便花了2,000億元買外國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不過,大豆原產是中國,已超過3000年栽種史,食品包括豆腐、豆漿和醬油等以大豆生產。美國在18世紀引入大豆大量種植後,多國依賴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出產的大豆,佔全球生產量逾八成。

科學館展出研究成果

林漢明與深圳研究人員合作,推出大豆基因組解讀計劃,了解大豆的基因如何抗逆,目的是培育中國耐鹽抗旱的優質大豆。他希望能啟發下一代年輕科學家,用科學改善中國人的食品。
林漢明的「大豆回家」研究,現於香港科學館科訊廊展覽,展出多款大豆產品,食品以外,還有美容用品、蠟燭、大豆油墨和以大豆蛋白纖維製成的時裝,展期至7月31日。

林漢明(右二)十多年來和內地合作研究大豆。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