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施比受更有福,若能感染身邊人一同施予,更是樂事。基隆茶餐廳愛心老闆娘曹德雪,早年曾面對生意失敗,幸獲身邊人援手走過低谷。多年後生活安定,決心回饋社會,免費送飯盒予基層學童和露宿者。通脹令經營成本暴升,她仍月花近萬元做善事,更感染一眾員工齊心幫忙,「盡量做,做到真係做唔到為止」。
記者:袁樂婷
現為茶餐廳老闆的曹德雪早前曾經營製衣生意,但後期常周轉不靈,「連出糧都冇錢,又要找數畀人,負擔好大」。正愁「冇錢過年」時,幸得業主和員工包容,「業主知我真係好唔掂,通融啲遲啲收租;員工又肯幫我捱」,更有朋友主動闢出店舖一角,讓她寄賣存貨,「真係好多謝佢哋!但始終銀碼越滾越大,冇得再經營落去」。
七年前再踏創業路
曹德雪經歷生意失敗後做過打工仔,七年前她決定重踏創業路,於太子界限街開設基隆茶餐廳,多年來不時免費送飯給露宿者。年多前更與基督教青年會合作,周一至周五準備30個飯盒,為參與課後託管的基層學童提供免費晚餐。聖雅各福群會、童軍總會等機構也曾與她合作,每個飯盒只收成本價12元。「未必幫到好多,但幫得到嘅我都會幫」。
年多前她開始與基督教青年會合作,周一至周五風雨不改,準備30個飯盒,為參與課後託管的基層學童提供免費晚餐。另外與聖雅各福群會、童軍總會等機構合作,飯盒只收成本價12元。深水埗區露宿者多,她間中亦會準備數十個飯盒,送給天橋下的街坊,「未必幫到好多,但起碼生活有改善,幫到嘅都會幫」。
她月花8,000元送飯,現時工資、食材、水電樣樣貴,旁人或替她揑把汗,擔心能否「撐得住」,她卻樂在其中,「夠錢出糧就得啦!其實係社會責任,唔覺得有壓力,反而知道有人有需要,而我幫唔到佢,會唔開心」。
去年獲頒愛心商戶
廚房只得五名廚師,為趕及製作飯盒給學童,其中三名廚師要「拍硬檔」,「一路忙下午茶一路整啲飯,其實下午茶都幾旺,都辛苦㗎」。工作量加倍,但伙記從沒怨言,更幫忙設計少油多菜健康餐單,盡力照顧學童需要。基隆茶餐廳的善舉獲得肯定,去年獲社署頒發「傑出社區愛心商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