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bish”三個所指 - 樊國基

“Rubbish”三個所指 - 樊國基

窩囊政府遲遲未肯公佈諮詢新政改方案的內容和時間表,那個往往躲避傳媒追訪這問題的「愚夫」,在記者窮追猛問之下,終於「語」窮「愚」現,按捺不住地從「心底裏」爆出「非偽」口語符號「Rubbish(垃圾)」!筆者估計此符號之所指(signified)約有三個對象,分述於下:
第一個所指對象可能是「既精靈的、又麻煩的、亦刁難的傳媒記者」。須知「愚夫」畢竟是個扯線傀儡,沒有「主上」降旨,封疆小吏未敢輕舉妄動,所以要暫時性膠着了,這是「通識」。但封疆小吏認為那些記者明顯在「玩嘢」,所以用Rubbish這符號去醜化那些記者;但須知採訪新聞是「無冕皇帝」的天職,他們的責任就是把新聞暴露在陽光下,所以記者並非Rubbish。

第二個所指對象可能涉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因喬曉陽曾經表示過「凡對抗中央者都無可能當選特首」,所以記者就此追問封疆小吏,是否因為未得喬曉陽批准就不能展開新一輪的政改諮詢?封疆小吏激動地直指是「Rubbish」;並否認要問准喬曉陽;更表示「無此需要」。藐視京城大官嗎?京官虎落香港被狼欺嗎?封疆小吏的Rubbish語言對象膽敢指涉喬曉陽嗎?
第三個所指對象可能是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的「自我對號入座」。禮崩樂壞之世!道德淪亡之時!智者遁隱山林!愚(夫竊居廟堂!)甚麼都變成可能嗎?Rubbish這一符號的第三個所指對象究竟指向誰?會否是「鬼拍後尾枕」或是「心理反射」?「擲愚符者」就是愚符「所指」的愚夫,已不言而喻了!

樊國基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