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政策失衡 - 劉慧君

福利政策失衡 - 劉慧君

香港一向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經理念,福利措施也只為一些於經濟能力上無法自足的人士提供安全網(safety net),以應付基本生活需要,僅屬財富分配的福利政策。財富分配(wealth distribution)與財富再分配(wealth redistribution)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政府會透過向富商徵稅,再把稅收用於為普通大眾提供由搖籃到墳墓(from cradle to grave)的福利措施之中,從而拉近貧富差距,把享受福利視為一種權利。然而香港正欠缺一個完善的財富再分配制度,以使其一直未能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造成社會分化。在扭曲的政治生態環境下,政府政策向財團傾斜,使財閥於制度中取得特權,任意向升斗市民剝削,令矛盾大為深化。

在憲政主義下,政府功能就是要避免社會上弱肉強食的情況出現。是故,保障弱者自是政府的天職。但特區政府不以行利民仁政為己任,甘於淪為財閥的犬儒,處處袒護大財團。在是次預算案中,政府寧可退稅富人,也不願向全民派糖,解基層市民燃眉之急;寧推與長者綜援性質相似的長者生活津貼,架床叠屋,也不願落實全民退休保障。箇中原因,那怕是政府從心底內害怕一旦把這些福利措施制度化,香港的福利政策終會踏上財富再分配的道路上。最終要觸動根本的稅制改革,損害富豪利益,以應付長遠的恒常開支。故之,政府往往以維護低稅率的經濟優勢為名,反對實施種種利民之政。結果民間的階級鬥爭意識日強,仇富情緒日高。這不但危及社會穩定,亦造就不利的營商環境,形成政府、商家、基層三輸局面。

劉慧君
城市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