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霖:全球放水 資金流竄<br> 熱錢隨時再湧港

陳德霖:全球放水 資金流竄
熱錢隨時再湧港

【本報訊】靠歐美日股市上漲帶挈,今年首季外滙基金投資收入獲利171億元。面對美日持續量寬,歐央行加入「放水」甚至不排除負利率政策,金管局將密切注視,未來會否有另一波資金流入;銀行界則預期,量寬效應下,第二季度可能重現去年第四季,資金顯著流入本港現象。
記者:劉美儀

去年第四季約1,000億元資金流入本港,但今季暫未見出現,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全球央行持續量寬,令資金的流動性有「很大變故」,日本量寬滙率貶值尤其令人關注,此舉會否引發日圓套利交易盤(借入低成本的日圓再沽出,轉揸其他高息貨幣套利),將資金從歐日等市場流向亞洲區,「可能性存在」,是否「產生另一波資金流入香港」?他說暫未出現,亦難估計,但會密切關注市況。

中港股市次季有力反彈

交行(3328)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認為,「目前形勢與去年末季極為相似」,各國量寬吸引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及高息資產,人民幣持續升值,亦拉動資金追逐本地中資資產及人幣,港元需求近日明顯增加,他估計踏入第二季度,港滙可能觸及7.75兌換價,令金管局承接沽盤增大港元結餘,而首季表現跑輸外圍股市的港股及A股,市場共識是次季「反彈空間好大」。
靠其他股票獲利249億元獨力支橕表現的外滙基金,首季投資收入,相較去年第四季跌43.6%,按年比更跌61.6%,今季度港股及外滙投資,分別錄得14億元及98億元虧損,因年初市場擔心美國提早退市,孳息率抽升,故季內債券收益僅賺28億元。
季內外滙基金支付政府財政儲備款項為93億元,按六年平均值計,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從外滙基金分享的投資回報率為5%。

外滙基金港股投資蝕14億

對於外滙基金首季港股投資收入虧損14億元,表現遜於外圍股市,陳德霖解釋,差異源於期內市場擔憂內地經濟放緩,影響內地股市表現,而港股有一半市值與內地企業連繫,故亦受影響,加上投資情緒看好歐美日股市,資產重新配置引發沽港股購美股日股等調整。
對於議員指投資組合內的外滙投資,過去三年持續虧損,他解釋當其他貨幣相對美元貶值時,外滙投資便會出現虧損,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為配對貨幣基礎及保持資產流動性,組合必須持有相當比例的美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