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完全崩潰 無助減輕家長負擔<br>教科書分拆 又照加價4%

新政策完全崩潰 無助減輕家長負擔
教科書分拆 又照加價4%

【本報訊】政府去年開始分拆教科書及教材,望能減書價減輕家長負擔,但教育局昨日公佈新學年書價。大部份出版社在去年實施分拆政策後,初中主科教科書仍加價約2%,今年新學年也再加約4%,反映新政策完全崩潰。立法會議員認為政策根本未解決教科書成本高的問題,對減書價毫無作用。
記者:彭美芳 倪清江

教育局為針對家長長期投訴書價高,去年起要求書商採用教科書及教材分拆的方式定價,企圖把免費送給老師使用的教材成本抽出,令家長可買平書。
不過,教育局昨公佈的《適用書目表》,顯示分拆後書價連續第二年有加無減。今年幼稚園至中六的課本,加價最高至11%,整體加幅為3.2%。
分拆政策無法令課本減價,例如培生香港出版的初中中文書《基礎綜合中國語文》,去年實施分拆政策後,仍加價2%;今年是分拆政策第二年,再加價3.9%,中一上下冊共售316元。
書商指,通脹令成本升、適齡學童人數又持續減,令市場萎縮,分拆後課本的售價,難有下調空間。而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該會七月公佈新學年教科書價格調查,重申反對加價。
教育局准許學校9月新學年,可繼續向書商借用所有課本的樣版書,樣版書需於學年完結後歸還。發言人解釋,由於書商由2012年起分三年進行課本分拆定價,有關安排屬「特別措施」。

指選書教師對價錢欠敏感

一間書商負責人透露,由於教育局仍容許學校接受教材屬「主角」的教師用書,加上學校多年來已儲備頗多免費教材,根本毋須再花錢買教材,去年售賣教材是「零收入」。
另外,書商將推出較紙本書便宜兩至三成的電子閱讀版教科書,預計全港有兩成課本可作試行。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現時選書者是老師,對價錢不敏感,仿如醫生開藥予病人,由病人付款,家長如病人一樣無選擇權,長遠書商不會減價;指出除非由政府選書及買書,書商才會以低價提升競爭力,他指出教材分拆政策根本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