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著名兒科專科醫生劉孟蛟,被投訴向只有鼻塞及咳嗽的34日大男嬰,處方3支藥水,每支由兩種藥溝成。男嬰服藥兩次後,出現嚴重氣喘及呼吸困難,需送院治理。有藥劑師表示,6種成份中有3種屬抗組織胺,其中一種不建議用於2歲以下幼童,增加抑制中樞神經及呼吸的風險。
記者:陳沛冰
居於屯門的巫太表示,上月23日下午,當時34日大兒子有輕微鼻塞及咳嗽,帶他到區內兒科專科醫生劉孟蛟檢查。劉指兒子有鼻敏感,處方3支藥水,每支是每日服4次,每次2.5毫升。她當時感奇怪,曾問劉初生嬰兒可否服藥,劉指沒問題。兒子回家服食第一次藥後開始有異樣,飲奶後吐出一半。
巫太指,當時不以為意,再按時餵兒子服第二次藥。當晚半夜兒子突嚴重喘氣,「好似呼吸唔到,喘氣喘到好大聲,成個人都郁,面都紅晒,谷得好厲害」。她即帶兒子到屯門醫院急症室,獲安排留醫,翌日出院。她質疑劉處方藥物不當,「我都好後悔畀佢食」。
其中一款藥2歲以下不宜
香港醫院藥劑師協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根據該3支藥水標籤,每支由2種藥水溝成,即共有6種藥物,其中3種是抗組織胺,包括Pro-Amine、Piriton及U-Eatin。但Pro-Amine不建議向2歲以下兒童處方。服用過量抗組織胺,會增加抑制中樞神經及呼吸的風險,也可令心跳加速及抽筋。如果嬰兒只有鼻塞,只需處方鹽水洗鼻,也不建議醫護人員自行溝藥。
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指,一般藥物的建議份量都指明是2歲以上,因藥廠無法找嬰兒臨床試驗。抗組織胺可收鼻水及抗敏感,並非一刀切不能向嬰兒處方,最重要是根據體重處方合適的總劑量。
劉孟蛟回應稱,不少兒科醫生都會溝藥,若一支藥水僅一種藥,嬰兒因需服食份量太少,家長難以量度。他根據病人體重計算藥量,不會過多。他指因該嬰兒有鼻敏感及喉嚨發炎,故同時處方氣管擴張藥及消炎藥。Pro-Amine非2歲以下不可服用,U-Eatin可令小童開胃;小童分解抗組織胺較成年人快,劑量可較成年人多。他相信該嬰兒出現喘氣與藥物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