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不得……愛你:我為巴士瘋狂

巴不得……愛你:我為巴士瘋狂

巴士沒有出現的話,他們的人生可能要由頭改寫過來。神級巴士迷以研究巴士路線、車型、歷史為樂,人生一大任務是為全港巴士年年更新資料;當港孩連巴士錢箱為何物也不知道時,有個女人最懷念錢箱也未出現,要上車買票的日子,無非因為車廂盡是快樂又爆笑的回憶;一雙巧手把遙不可及、價值幾百萬的巴士,收納在一掌之上,看巴士不再需要仰起頭。
記者:周燕 攝影:許有達、陳盛臣

神級巴士迷

當年中巴結束專利巴士服務,傳媒爭相訪問他,今年九巴慶祝八十周年,也要向他借文物,對全港巴士路線瞭若指掌,「長途路線走公路的話很受歡迎,最賺錢,好像元朗去銅鑼灣的968,乘客多不會揀坐地鐵;以前港島8號線也賺錢,因為橫跨整個東區,每站上上落落,一程車,同一個位,有幾個人坐過,即是一程車收幾次錢,現在路線已經改變了……」大概連巴士車長也未必如容偉釗般熟悉,稱他為神級巴士迷,一點也不誇張。其黃大仙居所放滿交通新聞剪報,依年份排序,打開箱子,是中巴職員領呔、徽章、陳年路線表、車票、職員證……
如果你有容偉釗的想像力和情趣,搭巴士就有非一般的浪漫,「西貢94號線去黃石碼頭,坐上熱狗巴,晚上七、八點,其中一段路沒有路燈,曾碰上相熟司機,我叫他把燈熄掉,好像坐過山車般。」試過無數次,坐上尾班車睡着了,直至巴士駛進車廠,才被車長拍醒,證明有多鍾愛,就有多信賴。容偉釗說:「其實最初是先喜歡地圖。」媽媽忍不住搭嘴:「佢細細個,一年班已經拎住書仔睇路線。」
九十年代,容偉釗更先後在中巴及九巴工作,負責行政及傳訊,跟巴士朝夕相對,巴士公司發出的新聞稿、通告,他也有份撰寫,「當年中巴北角車廠清拆,我們無意中發現有間房仔放滿六十年代失物。」打開一個個陳年荷包,不是銀紙,是早已成歷史的巴士車票。容偉釗近十多年全力寫巴士書,初時巴士公司提供的資料有限,互聯網又未普及,愚公移山般收集資料,「去大會堂圖書館、中央圖書館,逐日看港聞的交通新聞……」拿着單反在路邊拍攝巴士,連新加坡、澳門巴士也研究起來。這天他得知有新型號巴士落地,他又尋巴去了。

珍貴收藏

容偉釗當然收藏不少舊巴士照片,像這款中巴曾使用的都城嘉慕中型巴士。

容偉釗曾經任職中巴,中巴職員徽章他保留至今。

早年學生只要持有巴士公司發出的證件,可享車費優惠。

九十年代,九巴推出來往馬鞍山及荃灣路線,廣告的路線圖還幽地鐵一默。

最愛車廂捉迷藏

「好鍾意㗎,𠵱家有得我做一定做返!」64歲的梁美芬性格跳跳紮,是六十年代九巴聘請的第一代女售票員。今天人人用八達通,連錢箱也未必會用,巴士票簡直如出土文物!當售票員的日子,狹窄車廂滿是爆笑回憶,「好像捉迷藏,有些人你站在車頭,便故意在車尾上車。」最叫芬姐不知是氣是笑的是,「有次在洪水橋至佐敦道碼頭的巴士上,有個女人一上車便說是家屬,不付錢,我問佢咩家屬,佢竟然說出我先生的職員號碼。我問你貴親,她說老婆。你說你是老婆,我又是誰?」
在顛簸的路上,芬姐拿着一叠車票、打孔機,掛着錢袋,常常要紮行馬,鬥力不夠,還要鬥智,「成班夥計不時交流邊個邊個逃票,認住佢,一上車就捉佢買票先!」芬姐自小幫家庭做小生意,見慣人,臉皮厚又夠惡,很多乘客都知道八婆芬不可欺,「最曳是夜校學生,一上車就畀一堆斗零,我叫司機兜多幾個圈,那我便有時間點算。」七十年代,九巴開始在車廂加錢箱,逐步淘汰售票員,芬姐也轉型當調查員,98年時因為患癌而轉做文職,坐唔定的她還是最愛在車廂捉迷藏的日子。

芬姐18歲開始當巴士售票員,sharp醒制服是吸引點之一。

早年的巴士車票及打孔機。

最愛手做巴士

很多巴士迷都愛收藏巴士模型,陳鴻輝不但喜歡模型,還要一塊膠,又裁又剪又黏貼又上色,一步步把巴士模型做出來,高峯期家裏放有數以百架手做巴士模型。他現在是一名巴士模型設計師,「最瘋狂是九天之內做七架!」他的寶貝做得很精細,字型、窗口數目、顏色等等都依足本來樣子,由一塊膠片變出一架車,平均一天做一架,實在不容易。

陳鴻輝是巴士模型設計師,醉心親手一小塊一小塊把模型做出來。

陳鴻輝近年愛上情景模型,負責設計六十年代街景模型,加一架丹拿A巴士。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及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