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旅巴遲到一小時,內地旅客哭索1.2萬元。旅遊業議會董耀中坦言內地旅客越來越惡,無理索償成趨勢,他鼓勵業界「企硬」,勿助長歪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則大唱反調指這只屬個別事件,亦未有激化中港矛盾,但旅行社絕不應賠錢了事。
記者:蔡朗清
遼寧鄭姓一家四口不滿旅遊巴士遲到一小時,聲淚俱下向旅行社索取1.2萬;昨獲內地網民力撐,指「鬧事情就報警,精叻一族」、「這要求還是合理、數目可以商定」。有本港旅遊業界指,有關索賠並非單一事件。早前有一個來自北京的內地團,遊港後到澳門,原定行程由澳門乘船返港,旅行社再安排旅巴接載團友到紅磡乘直通車返北京,「但因天氣船班延誤,趕不了火車。內地團發難。旅行社安排團友到深圳返北京都唔肯,要索賠,最終賠錢了事。」
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廷亦稱,近年內地「旅霸」成風,部份內地旅客提出的要求過份,惟接待旅行社免聲譽受損而賠償了事,不會主動報警。他形容,有些內地旅客刻意「小事化大」,亦有旅客獲賠償後返回內地宣揚。
13%港人對陸客印象變差
董耀中指出,內地旅霸索賠個案越來越多,不贊成旅行社為解決事件而賠錢,這會助長歪風,「如旅客唔滿意安排,應該返回內地後向當地旅行社索償。」旅發局主席林建岳表示,會跟進及調查有關事件。
蘇錦樑表示,有關事件屬個別事件,不會激化中港矛盾,但認為旅行社不應賠錢,「應搵議會協調,協調唔到,旅客可依法律途徑索償。」他說,五一黃金周訪港內地旅客39.7萬,較去年同期升15.1%,內地旅行團數目亦按年增加152團至1,190團。
近年內地人來港搶金搶奶粉,加上今次索賠,引起中港衝突;中大亞太研究所上月底訪問812名港人發現,34%港人認為香港應與內地保持距離。13%受訪者對內地人印象變得更差。港人北上進行各種活動中,最多受訪者反對是到內地結婚,其次為退休及消費。研究所認為,調查反映港人普遍不反對中港交流,但認為政府應檢討及完善自由行政策,以緩和部份港人的不滿情緒。